Ironman Australia

澳洲Ironman 20230507

發表於2023/05/20
1,191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Four feet! Four feet tall! 開賽時, 站在起點的主持看到我,邊按著我的頭,邊對著咪高峰宣布他目測我的高度。相對起10年前的新西蘭Ironman,當我上水後跑往轉項區時,兩旁觀眾情不自禁的呼叫”What a Tiny!”,不知道我是否長高了。但肯定的是,10年前後,我仍然備受外國人關注。


是次目的地是澳洲的Port Macquarie,由香港前往,沒有直航,需先飛約9小時到悉尼,然後再轉乘約1小時的內陸機。我們選擇晚上7時30分的機,轉機後,第二朝當地時間中午左右到達。到這麼遙遠的地方比賽,我非常重視睡眠管理,因為一晚的睡不好,會影響我好幾天。

Port Macquarie比香港快2小時,時差上適應沒有多大問題,但前2天我已調整入睡及起床時間, 出發那天更刻意睡少一點,保持足夠的睏,好讓自己在機上睡得好。結果除了晚餐及早餐,其餘時間也是入睡中,所以到達目的地後,是正常精神的。

Ironman的距離是游3.8k水,踩180k單車,最後跑全馬,這樣的距離,可以有很多變數:游水可能風高浪急,過去因天氣而要取消游水或縮短距離,屢見不鮮;單車要面對頂風、側風、路面不平、爬波,既要技術,亦耗體力;跑相對之下是最可控,不過經過游踩的折磨,你可能已經力不從心,能控制的只餘下沒有意識的補給及向前。所有人衝線後也會說沒有下次,可惜他們都是說謊的鐵人,明年又會在另一條Finish Line說著同一個謊言!

作為第8次說謊者,內在經歷了高山低谷,外在又經歷了三年疫情,再一次踏上Ironman之路,心態上好像有點不同。堅持仍然是重點,不過多了”放過自己”的念頭。過去十多年,從來沒有想過要使用Personal Need Bag,因不想在比賽中停下來浪費一分半秒,但今次我想好好利用,在單車的Personal Need Bag放上保暖依物外,還放入美味的飯團,讓自己舒服一點。

這次比賽的練習由1月1日開始,4個月內,400.42K跑,2411.49K車,125.35K水,合共216小時38分25秒的訓練,足夠了嗎?效果好嗎?辛苦嗎?懷念嗎?

每次比賽身體都處於不同的狀態,因應不同的狀態定下不同的目標。今次報名時,目標是完成。已是第8次的Ironman,只求完成好像要求太低,但就是因為已經第8次了,對自己的身體有著更充份的了解,剛從谷底慢慢爬上來,加上年紀漸大,我需要重回起點,練習過程最大的目標是恢復。

面對總爬升1600米的單車賽道,欠缺力量的我,只針對性地在新娘潭練過一次4小時半的長課,是否太少?跑步最多量的一星期只有44.8K,226中的全馬能完成嗎?比賽週前3星期開始減量,是否太早?

這些問號,一直在心中,但我肯定約訓練量再加,我會恢復不來,最後有反效果。越接近比賽,越覺自己的狀態向上,單車的mFTP更有所提升,進入比賽週,我更有一絲可能PB的幻想。

賽前已經知道早晚天氣寒冷,自己又特別怕凍,一直擔心被冰水擊倒,幸好在賽前用手試過水溫,原來海水比陸上暖很多,甚至比香港的泳池暖,頓時放下心頭大石。

3.8K的游泳賽道是一大圈,途中會上岸行過一小橋越過水霸。去程及回程在橋上看錶,屈指一算,都以為會PB,但原來回程過橋後,變得較難游,浮波亦不太清晰,最後1:19:XX,PW。水大退步是意料中事,去年拗柴後,技術一直未能完全重拾,我亦深明游水是急不來,時間是要花,悟性是要等,學會慢,才會快。上水後,看到相機,笑一笑,世界更美妙,專心緊接下來的更大挑戰。

開始單車是早上8時半左右,氣溫約11度,加上游水後,全身濕透,我知道我最需要的是保暖,所以準備了Wind Stopper於轉項袋。在帳篷穿上保暖衣,戴上頭盔、眼鏡、手套,便去取車。

前轆的呔咀換呔後有容易沒有上緊的情況,比賽朝在轉項區發現呔氣漏了,幸運地在旁的運動員有Pump,校長立即幫忙打氣。但當我跑去取車時,突然想起早上打氣後,好像忘記檢查呔咀有沒有上緊,於是腦袋立即啟動問題解決模式。


跑到單車旁,立即檢查前呔,真的出事了,下一步就是尋找最近的pump,環視轉項區內一支也沒有,這是正常不過的,那唯有推車出轉項區,再留意那裏有人可以幫忙。第二個幸運又出現了,在上車線前,竟然有工作人員幫各運動員打呔氣。打氣後,緊記上緊呔咀,正式上路!

如前所講,其實自覺狀態不錯,雖然是在谷底爬上來,單車,因為開始肯用力,以及單車班上各種力量運用的練習,單車能力應該比從前好,所以有期望能在7小時,甚至6小時半內完成。

開始時是以最高目標進發的,avg130w左右,但奇怪地,速度很慢,僅僅26KM/hr左右,維持了一小時多,到第一次Personal Need Bag位置,換上背心風褸,吃了一小個飯團,心裏不明白為什麼這個power,速度仍然那麼慢,唯一的可能是路面不平,我不太敢使用Aero Bar,因為試過太”鄧”,看不清前路,又試過,成個人飛起。心思熟慮後,減低Power,因為還有很長路程,沒有高速的刺激下,我應該維持不了太久。

看著速度一直下降,疲倦感配合著不斷的爬波而上升。在進入2nd lap不久,看見Personal Coaching學生Michael追上,又屈指一算,我擔心他開快了,所以大聲提示他留意Power,在他過我的時候,他開心的告訴我Power不高,那我亦高興的回應:”做得好,繼續!”但我這時更不明白,為什麼我Power比平時高,但速度那麼慢?!出了什麼問題?不過在發現問題前,我還是要不停的踩。

在第二次經過Personal Need Bag時,已經不想再食Gel,所以決定把餘下的飯團放在單車的Combo Box,之後就以它及Sport Drink作為能量補給。

進入3rd lap,期待爬波減少,可惜失望而回,唯一比較容易的是,大部份爬波前都有一個大落斜,那時實在無氣無力,雖然害怕在不平路面使用Aero Bar,但為了有更高速衝上斜,也要放膽衝。每次到斜頂就遠望是否接著下一個爬波,”發力衝下波是為了爬上下一個波”是這時的座右銘。可能外國選手有無盡的力量,不明白他們為什麼在下斜時停腳,然後慢慢的一腳一腳的踩上去,這種Rolling是否對他們來說太容易?使用Aero Bar狂衝時,一方面要小心避開停腳的他們、另一方面要抵抗側風,雖然有幾次被吹倒的危機,但接受過彭湖的洗禮,這方面也是有點信心的。

力量相對弱的我,在爬升約1600米,總長180公里的賽道,是一個很大的考驗。看著時速,我有覺得我會完成不了,但這次我並沒有從前非戰不可地强迫自己,在Personal Need Bag位置小憩過、在水站停過、在路旁又休息過。”放過自己”的心態告訴自己强迫不是堅持的唯一方法,休息是為了走得更遠不是一個口號。累了,稍休片刻再上路吧!


終於,終於,捱至被不斷談論的17%爬波,因為之前狂衝落斜,然後再上下一個斜的策略非常成功,每次至少也上到3份1高才需用力,所以決定重施故技。可惜,17%不是說笑的,沒有衝上多少便要用力踩,去到中段斜度稍援,我有嘗試過除lock鞋落車推,可惜失敗。那時騎虎難下,我只有2個選擇,一是跌車,二是硬著頭皮踩,多謝在旁的工作人員不斷大叫”Push! Push!Push!”,我就跟著他每一聲的”Push”,成功一下一下的踩上頂。

進入市區,以為應該是平路了,怎料繼續是沒完沒了的爬波,我有理由相信,整個Port Macquaire是沒有平路的!

在艱辛的單車路段,有一件很有趣的事,就是火雞過馬路。那時我正高速衝上下一個波,但突然有隻火雞過馬路,好好的橫過還好,但不知為什麼,它過到一半突然折返,畫面與Zwift看到的一樣。我除了大叫,就是大叫,幸好沒有撞到它,沒有出意外。

8小時的單車實在累,在轉項區休息了十多分鐘才進入路跑

本以為已沒有力跑,但用了新跑姿,頭廿K是覺得輕鬆的,包括停下補給的時間, 約7分1K, 而且有心情與當地小朋友high five,並對著相機笑。再一次,笑一笑,世界更美妙。

總共四圈的全馬路跑,第二圈,天氣漸凍,不過早有準備,在Personal need bag處,換上長袖風褸。進入第三圈,體能開始大降,特別是在强風的海旁,風大得根本跑不動,又冷又累的情況下,覺得自己完成不了的念頭又產生。可能是明白在谷低走出來,暫時未能恢復至能完成226的體能耐力也不足為奇,所以繼續”放過自己”。每個補給站也停下來休息,覺得可以了才再上路,那時並沒有誓要完成的念頭,只是1K, 1K的慢慢跑,真的不行,便讓自己退出吧!經過教訓,明白長期意志大於體感,某程度上可能有害。

除了”放過自己”,今次還有另一從未有過的情況,就是肚餓感。從前別人問我肚餓怎麼辦,我也說:”比賽時,我唔會肚餓,只係跟時間表補給”今次是唯一一次會肚餓的226,相信是好的訊號,補給站的三文治救了我。

衝線後看到Michael ,實在感動,因為他比我更快完成, 這是意料之外的,不久,Mini及龍也完成了。長距離的比賽,變數大,能安全完成是應該感恩。

總管完賽時間慢,但比賽時補給及保暖等準備,賽前的訓練等,自覺全部做得很好。訓練不辛苦就不是訓練,去到尾聲的確有快點完結的念頭。但肯定休息過後,因為真正喜歡這運動,對於規律的訓練,還是懷念的。因為懷念,訓練很快又會重啟。就這樣,週而復始,持續了十多年。

長距離三鐵,是成年人的運動,既可享受獨處,又可感受團體精神;當中的變數,讓成熟的你更明白付出不一定有收獲,但不付出,你一定”好大鑊”。

認真準備過226的都會明白,衝線時的激動不是因為那十多小時的比賽,而是賽前幾個月的自律。

長距離三鐵,可以說是成年人在工作、家庭以外的一種成就,潮流興成就解鎖,你有留意到這個鎖在某個地方正在等你嗎?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上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HK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