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健身生活:在居住社區尋找合適教練

發表於2020/11/25
406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低碳生活倡議多時,成效見仁見智。雖說低碳應從個人做起,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逐步實踐減低依賴石油的生活方式,藉以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紓緩全球暖化問題;然而在運動圈中,卻仍未養成低碳習慣。無論是教練或學員,還是頻繁乘坐各類車輛,從城中各個角落往來運動場、健身室及瑜伽中心等場所,不僅浪費資源,也帶來污染壓力,將全球暖化持續惡化的問題拋諸腦後。

新冠疫情持續將近一年,不少港人已習慣在家工作,停留居住社區的時間亦較過往長。作為健身教練的我,亦開始思索如何能夠善用區內健身室及屋苑私人會所,協助喜愛運動的本區居民鍛鍊身體。除了訓練「街坊」正確姿勢,也鼓勵他們多步行,儘量過「無車」生活。此舉既可減碳,又能減磅,雙贏!當然步速不可太慢,大概30分鐘2.5至3.2公里的速度,才可燃燒150卡路里。

最近,我開始在香港灣仔星街小區走訪區內商戶,與店主分享這個想法,獲得不少商戶支持。當中包括位於月街5號的零廢走塑小店Edgar。這間天然有機生活雜貨店的老闆非常支持我的想法,更發揮社區互助精神,鼓勵我設計海報,介紹自己。

在香港,人們越來越注重保健,亦愛做運動,鍛鍊體魄。從今天起,就讓我們堅持少駕車,少坐車,多步行,並在同區尋找合適教練。透過大家共同參與,在社區商戶、住宅屋苑和本區居民中喚起「社區共同體」的意識,建立在地特有的生活文化,營造出社區社會,改變大眾對低碳生活的認知,推廣低碳生活態度和相關行為,從各個小區自動自發地改變和擴展,進而達到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作者簡介
Sophia,土生土長香港人。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系,自此在公關及金融服務業縱橫馳騁,主管亞太區企業行銷及傳訊部門。過去十多年經常通宵達旦地工作,橫跨三大時區,直至2017年開始接觸馬拉松,學習從長跑中放鬆,尋找自我。在長跑訓練中自覺肌力不足,導致頻頻受傷,遂找私人教練加強肌肉及體能訓練。兩年內跑畢五大馬拉松,計有澳洲黃金海岸、日本名古屋、德國柏林、美國紐約及芝加哥。2019年在芝加哥更以3小時54分02秒打破個人紀錄。2020年疫情期間仍然每周跑步5次,並修讀美國國家體育醫學院私人教練證書,考獲國際教練執照,堅持以學生目標為本,運用科學基礎,教導學生增強肌肉的正確姿勢,並在IG與大家分享。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上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HK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