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恐襲波士頓馬拉松》鑑賞分析

發表於2021/10/14
433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回想小時候,師長們為了讓孩童好好熟習歷史,經常嘮叨地道:「歷史之所以能滔滔不絕流傳下去,這一切都是由血肉築成!」但萬萬沒想到,馬拉松這個讓人快樂的運動,竟然也會血流成河般呈現於這和平世代。自從2015年Casey Sherman和Dave Wedge的《波士頓不倒》一書出版後,再由美國影視界大名鼎鼎的Peter Berg執導,更於2016年榮獲第88屆國家評論協會聚光燈獎。

究竟,電影當中蘊含甚麼因素,能讓波士頓人民在馬拉松的創傷中重生?

圖片來源: The patriots day | Facebook


    不可忽略的細膩鋪墊    

眾多評論對劇情鋪陳離不開的描述,這𥚃就不多說了。電影之所以能震撼人心,除了是據記錄改編之外,筆者認為開首的二十分鐘是功不可沒,當中交代出各人不同的身分,為波士頓馬拉松作好預備。這部分的出現是不可省去,漆黑的平靜來凖備迎接日間腥風血雨,唯有這樣才能讓觀眾感受到當時人們從期待墮入絕望的強烈對比,才能把導演所想烘托出來。另外不得不讚的:電影中仔細描述警方和聯邦調查局相互角力的關係,雙方就住各種假設和道德觀而引發衝突。兇手消遙法外,國家高層、傳媒和市民的不安,施壓警方和聯邦調查局交出圖像,隨時間每分秒流逝,表現出各人陷入緊張狀態。電影利用隨旁者視覺,帶觀眾走入漫天飛灰的案發現場;但有一幕場景確實讓筆者非常深刻:混亂過後的一片狼藉回歸到寧靜,道路上空無一人,所有人都忘著控制局況,忘記了的男童的遺骸和獨守在旁的警察;如此唏噓的慘境實在讓人無奈。

2013年的波士頓馬拉松,記錄了恐襲如何奪去原應的歡樂,揚揚滯騰如何快速蔓延恐𢣷。

(圖片來源:The Boston Blobe


    電影為傷口播下的種子    

《恐襲波士頓馬拉松》與一般傳記劇情片不同,導演聰明地把眾人所想和事後情況放到最後,但在劇中加插當年的真實片段,能無違和結合於電影來渲染氣氛(但竟有評論說內容冗長...)。除此之外,這部電影來歌頌眾人「愛的團結」,上鏡的每一位並非要有演技精湛,銀幕呈現他們的情緒和語句不需諸多修釋,因為這都是印証《恐襲波士頓馬拉松》在歷史中真實存在過!因為導演的鋪排,讓觀眾從沉重的故事中找到逃生門,在陰霾籠罩中有著希望𥌓光的帶領,猶豫放下心中大石般落幕。如《恐襲波士頓馬拉松》這樣的電影,筆者是非常喜歡的,這仿似為每個人劃下一道傷痕的同時,亦在傷口中播下愛的種子,願種出關懷的愛,來化解眾人不安情緒。

圖片來源: 網絡圖片


多虧我們有了文學,造就了書籍和影視,才能讓波士頓馬拉松的恐襲如同親臨其境般重現;但更重要的,是電影從中帶出的精神,教誨人願意付出更多愛,團結且安撫彼此心底深處的創傷。這樣充滿英雄色彩,注入愛與和平的教化觀念,《恐襲波士頓馬拉松》無疑是當代象徵美國在電影界中不可取代的一部巨著。

希望可以繼續喜歡和築起運動文學,寫下更多關於運動電影的鑑賞分析(非評論)。


  【電影】《恐襲波士頓馬拉松》2016   

導演:
 Peter Berg
編劇:
 Peter Berg
Matt Cook
Joshua Zetumer
演員:
Mark Wahlberg
Kevin Bacon
John Goodman
J. K. Simmons
Michelle Monaghan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上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HK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