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山行】所謂的考牌路線?

發表於2020/09/11
5,094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常常在網上看見一些行山群組討論所謂的「考牌路線」,亦常常有朋友問我去過那幾條香港山頭的考牌路線嗎?

每當遇到這樣的問題,恕我無法回答,我連那(好像是)四條考牌路線也不太清楚是哪裏。不是我自大,而是想不通為甚麼要有所謂的「考牌路線」去限制自己?是不是成功走完那幾條路線,就表示你有資格更上一層樓?在我的認知裏,我從來沒有在香港以外的地方聽過這個名詞(也許是我孤陋寡聞),不曉得是哪位「有見地」的山友提出這樣的名稱。

一般來說,國外的山線較常以「熱門路線」、「入門路線」、徒步日數等形式分類,這些路線的山勢相對起來較簡單,所需的登山裝備相對較少、時間安排較彈性、沿途登山客較多。然而,觀乎香港,這幾條「考牌」路線考的其實是甚麼牌?由入門晉升為中級,還是由中級晉升為高手?

可能你會反駁我,這幾條考牌路線一直沿用至今,大家也是照樣去行呀,行完的確有體能上的進步呀!我個人並不否定任何一條路線,任何一次的練習也可以造就下一次的進步。只是,2020年了,香港的山頭文化該進步了,香港人更需要的是「以人為本」。

所謂的「以人為本」,與「目標為本」、「以路線為本」的確有衝突。

「目標為本」、「以路線為本」執著的是完成「考牌路線」才算功德圓滿、還有非「九大石澗」、X大險峰不可;看看KOL們打卡收集的行山景點就明白。今日報導一條山青水幼的石澗,明天就可以成為香港最多人聚集的地方,一張打卡照片彷佛就是全世界,無限輪迴直至收集好所有路線為止。

人生有目標的確是好事,夠生性!不過對我這樣從來無意慾去了解香港X大路線、X大石澗的人來說,還是「以人為本」比較適合。

登山有三個忌諱之處:
1.跟風,不去想想適合自己能力的路線,一味只著眼「熱門」。
2.沒有認清事實,不好好想一想自己適合甚麼類型的山線,家樂徑?石澗?綑邊?即使在外地登山,也需要分析路線,難道在香港就「條條路線通山頂」嗎?
3.操之過急,不容許自己有慢慢進步的空間。前輩們的功力不是一下子練出來的,除了體能上的進步,知識也很重要,很怕看見那種連自己行的是甚麼山也不清楚的人,幫你是我仁慈。

以人為本」除了是指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外,亦包涵了以誠懇、謙卑的「心」去踏進大自然之中。在香港的即食文化下,隨便拋一條路線出來也可以塑造成明日之星,吸引人們前去。然而,這些人帶去的,到底是欣賞的眼光,還是廢棄的垃圾?很多人完成了打卡目標就走,連駐足欣賞的時間成本也節省起來了。相對起台灣,香港的山藝教育還沒成熟。

「考牌路線」對我來說沒有存在意義,我更不會去理由自己有沒有完成過。我的信念是:
慢慢來,沒有一輩子走不完的山,只要用心。
————
追蹤個人IG: travel_littleling

追蹤個人網誌: 背包女情

https://www.facebook.com/thetrekkinggirl/?view_public_for=837545049773560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上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HK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