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心理】如何使焦慮變成提升運動表現的「催化劑」?

Lego Kwan
發表於2021/12/23
1,043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心裡忐忑不安,精神恍惚不定,雙腿不住顫抖。雙手縱使直冒冷汗,但你放棄抹掉汗珠。心臟怦怦跳,全身肌肉繃緊,你開始思索發生於自己身上的一切,彷彿這種狀態會沒完沒了。你已忘記所有關於比賽的事情,專注力徹底失調。


的確,這一切絕不好受,但試從另一個角度想,這些感覺會不會令你表現更好?會不會對你的表現有正面影響呢?社會與運動心理學家Yuri Hanin提到,研究指出一定程度的焦慮可以提升運動表現。


導致運動員有表現焦慮的原因有很多,「戰」或「逃」壓力反應機制(fight-or-flight mode)是常見的現象。運動表現焦慮的原頭可分三種:個性、推動力與環境。個性很可能是表現焦慮最舉足輕重的因素。內向的人通常比較害羞和內斂,他們未必敢嘗試參加比賽。相反,外向的人可能不太適合做些靜態活動,例如高爾夫球、網球和飛鏢。

資料來源:Simply Psychology

另一因素是個人的生活習慣,家庭和身邊的支援都會影響運動員的表現焦慮,家人不給予支持的話,事情就棘手得多。如你參賽時未得到家人的同意,就有機會被他們施壓,可能導致表現下滑。家人的支持固然重要,而家人以外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給予你支援的人也可以是他們的隊友。如你的團隊存在小圈子的話,大家合作起來便會有阻滯,隊員未必能各司其職。因此,運動員不但會緊張自己的表現,而且擔心團隊合作的問題,更容易造成表現焦慮。


推動力亦是運動表現焦慮的重大原因,推動力過高可能使運動員的「喚醒水平」過高,導致表現變差。表現欠佳有機會與低動機水平有關,他們很難在缺乏動力的狀態下表現超卓。運動員在比賽前會感到失敗和焦慮,找到最佳動機水平未必是件易事。耶基斯–多德森定律(The Yerkes-Dodson Law)提到,動機水平達到峰值前,強度變高與表現好否成正比,而每人的動機水平變化因人而異,不是所有人都在同一動機水平下表現最好。

運動心理提到信心可以與場地上的表現有關,不過自信源自內在因素居多。自信來自於內在與外在因素(你的團隊)。只要你能把握掌控感(sense of control),就可以減低焦慮。你也需要知道推動力、焦點和自信都沒有所謂的正確水平,每人皆有各自的最佳動機水平,最好的方法就是妥善控制以上三點。


Hanin 提出了以下幾點,以解釋運動員未能發揮最佳水平的原因:

1. 發揮未能符合預期

2. 表現失準,找不到感覺

3. 競賽壓力下的習慣性失誤


只要發生其中一點,你已會因此而焦慮。若你在高爾夫球場上突然找不到紮實觸球的感覺,你很可能會為此而擔心,難以專心於日常訓練,連小目標也未必能達成。首兩點就是壓力的來源,難以發揮出最佳水平。

認清所有因壓力導致的生理反應後,你需要欣然接受它們。其實,表現焦慮是尋常不過的,連某些數一數二的運動員都可能經歷過這些現象,他們都會遲疑不定、缺乏信心和焦慮不安。當你明白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是身體正密鑼緊鼓準備比賽,你便可以放下心頭大石,專注訓練。過程中你一直建立的信心可以減低焦慮,幫助你提升動力,重拾對比賽的熱誠。

責任編輯:Lego

資料來源:Premier Sport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