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破障礙的運動員】 從害羞小女孩到殘奧持旗手 : 短跑運動員任國芬的蛻變

RunningCat 陳師正
發表於2021/08/23
1,601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作者:陳師正(香港電台第五台主持人)

內容摘自香港電台第五台節目《動起來動起來》2020年7月的訪問


一年多前(2020年),#動起來動起來 做了一系列 #奧運爭標 訪問,邀請多位爭取達到東京奧運及殘疾人奧運會參賽資格的運動員,包括三位短跑健將:余春麗(T36)、任國芬(T36)、鮑錐耀(T35),以及他們的教練 - 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殘疾人田徑總教練 #葉頌華。


括號內的編號,代表三位運動員的身體障礙及參賽類別,也反映了他們為衝破限制所付出的努力。

T,代表徑項(Track)

3,代表腦癱、大腦麻痺或後天性腦損傷類別

5/6,代表殘疾類別中的級別,數值愈低代表殘疾程度愈高


(左起:葉頌華教練、鮑錐耀、任國芬、主持陳師正、余春麗、助教鄧曉晴)


受身體障礙的影響,他們的跑姿可能不是完美,但衝向終點的那團火,無論傷或健,是沒有分別的。


「認識國芬時,她只得十一歲。性格較為內向,外型不像一位短跑運動員。」葉教練眼中這位害羞的小妹妹,即將於(2021年)8月24日東京殘奧開幕禮中,擔任港隊的持旗手之一。任國芬今次第二度參與殘奧會,吸收了多次國際賽的經驗,今次將出戰T36級的100米及200米跑。


「當年參加協會舉辦的田徑比賽,有工作人員邀請我加入訓練班。我很有興趣,媽媽也同意。」國芬眼裡流露出對田徑的熱愛。「參加是為了鍛練身體,沒想過有什麼成績,更遑論代表香港參加國際賽事。」

別人眼裡的殘障,對葉教練的三位徒弟,卻是進步的動力。越難,越要克服。


(左起:余春麗、任國芬、鮑錐耀)


「他們知道自己體能不足,會主動向教練尋求解決方法,平日加強練習。這些都是一線運動員應有的特質。」字裡行間流露出葉教練對他們的要求,沒有因為身體障礙而有所減免。


(左起:余春麗、任國芬、鮑錐耀)


三位短跑運動員之中,鮑錐耀傷殘級別較嚴重,但鬥心也是特別強。「他覺得自己可以做到正常運動員做的事,對自己要求很高,永不認輸。心態很強,很樂天。」錐耀知道自己的筋腱比較緊,為應付高強度的訓練,每次練習都會提早至少一小時到場,確保有足夠時間拉筋。」錐耀認真的態度,回報是突飛猛進的成績。



「國芬是一位很想贏的運動員,服從性很高。訓練表現未如理想時,她會不開心,發洩後會主動跟教練商量需改善的地方,為自己訂下一個目標。在訓練上,她是一位進取的運動員,平時卻十分內向。參與國際賽事時,就算參賽經驗豐富,仍是比較害羞。」


有些事,國芬未必宣之於口,但總會默默的銘記於心。


國芬眼中的葉頌華,是一位事事關心的教練。「有時成績未如理想,葉教練會不斷提醒我下次應該怎樣改善,如果克服心理壓力。」一起練習的師姐余春麗更是她的學習對象。「從師姐余春麗身上,我學懂堅持,如何克服困難去跑出成績,我也希望可以學習師姐,有出色的表現。」


運動,對於殘疾人士,不只是娛樂,不只是鍛練,更是接觸世界的平台,一個表現自己努力的舞台。


「能夠有機會,透過運動鍛練,代表香港出外參賽,無論有無獎項,也不是最重要。始終,外面的世界很大,外國選手的水平也很高。」葉教練指出,奧運及殘奧延期一年,對於已取得參賽資格的任國芬,要保持狀態,是極大考驗。除了運動員勤力的練習,還要配合科學研究、心理支援。延遲一年,代表他們要重複經歷刻苦的訓練。「不過我向他們解釋,不只是我們受影響,世界各地運動員也在經歷同樣的事。我們共同用正面的心態去面對,令自己更強,做更好的準備。」


運動,令殘疾人士多一個接觸社會的渠道。而他們是否願意踏出第一步,除了自己的心態,還要有家人的支持。「家人是否願意讓他們接觸社會,是否讓他們走出保護圈,是其中一個最大的關鍵。」葉教練指協會每年舉辦不同類型的運動訓練,就是希望鼓勵殘疾人士接觸社會。

傷健共融,從來需要各方努力。東京奧運掀起社會對香港運動員的支持與關注,能否伸延至殘疾人奧運會呢?


鳴謝:香港體育學院、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

寫於2021年8月21日。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