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專業教練量身打造!適合市民跑者的100日馬拉松訓練計畫》馬拉松的魅力

金哲彥
發表於2020/06/30
1,221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為了業餘的市民跑者量身打造,人稱馬拉松練習法「聖經」的最強訓練計畫登場!本書將全馬的目標分為完跑、sub4(4小時內完賽)‧sub3(3小時內完賽)三種,並詳細介紹進行馬拉松訓練時必備的知識以及10種訓練方法,包括步行、慢跑、長距離慢跑、比賽配速跑……等等,以表格的形式簡單呈現每週的規劃,只要照表操課,就能循序漸進、扎實地提升自己的實力。

「為什麼我要自討苦吃,做這麼痛苦的事?」我想,很多跑者都曾經在全馬的比賽過程中,突然閃過這個念頭。

的確,大家並非被誰強迫去參加比賽,也不是從事這種工作所以沒辦法只好參加。相反的,平常若有人強迫他們做這種苦差事,他們肯定會斷然拒絕。

很明顯,大家都是自願站上起跑線的。

經常會發生這樣的事── 完全沒跑過馬拉松的人,竟然對熱中跑馬拉松的跑者說:「為何要花那麼多錢、那麼多時間去做這麼痛苦的事?我無法理解你的想法。」

「每逢國外舉行賽事就得跟公司申請有薪假,跑鞋與服裝也得常常買新的替換……的確是花錢又花時間啊~」

可是,跑者們即使聽到這些刺耳的話,也不會想要反駁。相反的,他們搞不好會暗自竊笑,甚至在心裡同情起對方:「居然不了解跑步的樂趣,這樣的人生多可惜啊!」

不過,喜歡跑馬拉松的人,絕不會認為跑馬拉松是一件很輕鬆的事。雖然不輕鬆,但馬拉松卻有很大的「魅力」,所以他們才會日夜不停地跑下去。跑馬拉松的魅力應該是因人而異吧。

有人像A小姐那樣,發現跑馬拉松的魅力在於能夠輕鬆達到減肥效果,不必像以前那樣吃盡苦頭,彷彿施了魔法一樣;也有人像B先生那樣,覺得跑完之後吃的飯、喝的酒都特別美味,就好像人生占了更多便宜一樣。

儘管跑馬拉松在不同人眼中有著截然不同的魅力,但所有跑馬拉松的人還是有一種共通的感受。那就是到達終點時獲得的「成就感」。雖然我們難以用一句話來形容這種成就感,但它就是一種讓人覺得舒爽、在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心情」之一。

比方說,像開發新商品等等,製造出某種看得見的東西時,就能夠獲得成就感。如果那是並非人人都能達成的事物或體驗,成就感就會變得更加強烈。不過,那種「大事」並非誰都能輕易達成的。況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帶來這種成就感的事情本來就不多。

但是,在馬拉松的世界裡,只要能參加賽事、跑完全程,就能夠獲得成就感。過程雖然辛苦,但是到了跑完全程時,不管是誰、不管在何種情況下,即使抵達終點的時間差了點,都能夠獲得很大的成就感。而且,這無關乎年齡、性別、職業等區別,任何人跑完後都會獲得滿滿的成就感。

在終點區那邊,跑完的人們會聚在一起,並發自內心地慰勞彼此漫長路程上的辛苦與努力。

成就感是人類純粹且原始的愉悅情感之一,它就像獎賞一樣,每當跑者跑完時,就會深深刻畫在跑者的心上。肉體雖然痛苦,心靈上卻相當滿足。沒跑過的人是無法明白這種奇妙感覺的。這就是馬拉松的無比魅力。

透過努力與下工夫來挑戰自己的紀錄

人們特意去跑痛苦的馬拉松,為的就是得到「成就感」這個獎勵。

但是,對於一年會跑好幾場的人來說,「完跑」會變成理所當然的事。馬拉松老手們所感受到的成就感已經沒有那麼強烈了。即使如此,他們還是不會膩,仍然繼續跑、繼續挑戰比賽。這是為什麼呢?

繼「成就感」之後,馬拉松的另一個魅力就是挑戰自己的紀錄。重點在於是挑戰「自己的紀錄」,而不是挑戰大會的紀錄。

人總會老,任何人都擺脫不了變老的命運。通常隨著年紀愈大,身體機能就會愈來愈衰退。然而有很多跑馬拉松的人,不知為何都是年紀愈大,愈熱中於跑馬拉松。

「我從60歲開始跑馬拉松,然後在65歲時,達成了3小時50分的紀錄。現在雖然75歲了,但我還打算在下個比賽中,挑戰70歲組別的獎牌呢。」

會這麼講的年長跑者並不少。許多跑者都是外表看起來還很年輕,但是一說出實際年齡卻會令人嚇一跳。肉體雖然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衰老,但是基本上,只要肯付出努力、多花點心力,就能夠提升馬拉松的紀錄。

能夠讓「年紀增加=衰老、倒退」這種單純的關係式,變成「自我紀錄=進步」的,正是馬拉松。

即使是被只看外表的世人貼上「中年」或「年長者」的標籤,當成中老年人來對待的人,在馬拉松的世界裡也會被另眼相待。他們矯健奔跑的模樣,總能讓年輕人們投以尊敬的目光。這不是因為社會價值或其他方面的成功,而是純粹身為一個人受到尊敬。這是很有價值的一件事。

此外,馬拉松並不是只看肌力強弱的運動。如果是只看肌力來定勝負的話,那麼年輕男性應該會大幅領先才對,但事實卻不然。

在檀香山馬拉松那種有很多新手的賽事中,到了後半段時,會因為肌肉痠痛或膝蓋疼痛而坐在路邊休息的人,大多都是前半段步調太快,導致身體不適的年輕男性。而面帶微笑從他們身旁通過的高齡跑者,則是從起點開始始終依照自己的步調來跑。壯碩男子見狀後,也會自認有眼不識泰山,對他們感到佩服不已。

此外,一同挑戰全馬比賽的夫妻檔也慢慢增加了。若說道「誰跑得比較快?」就會發現,外表柔弱、看似跟運動無緣的妻子,卻比看起來就很愛運動的丈夫還要早抵達終點。而且,這樣的例子在全馬比賽並不罕見。

馬拉松不是單純只看年輕或體力的運動。只要肯在訓練上做努力,多下點工夫,任何人都有進步的機會。

令人難忘的馬拉松逸聞

至今為止,我已經接觸過數萬名跑者。其中一位女性跑者的故事令我相當感動。這位50多歲的女性,是一名經常參加超級馬拉松的老練跑者。她是從30歲前開始跑步的。當時,她每天得照顧罹患重病的年幼孩子。然而,努力的照顧卻沒有獲得回報,她的孩子還是走了。據說那個孩子未滿10歲,只活了短暫的一生。

葬禮結束後,家人們都沉浸在哀傷之中,而身為母親的她,更是為孩子的死感到無比自責。有一陣子,她難過得幾乎想尋死,每天都關在家裡,什麼事都不想做。

傷心的日子持續了幾個月之後,某天,她就像突然被什麼東西附身一樣,在毫無理由的狀態下出門跑步。她穿著平時穿的衣服,腳上穿的也不是跑鞋,而是普通的涼鞋。她漫無目的地在家附近繞著跑,直到累得跑不動為止。回到家後,想不到原本消沉的心情竟然恢復不少,據說腦海中還浮現出了那個孩子的笑容。

自那天之後,她就以跑步的方式來悼念那個孩子。她天天跑,最後甚至挑戰了全馬比賽。她覺得,自己愈是痛苦,愈是能悼念死去的孩子,因此還去追求更痛苦的事,挑戰超級馬拉松。

對人類來說,沒有什麼事比喪子更令人悲痛了。這則故事告訴我,跑步也是一種助人走出悲傷的方法。這則令人難忘的故事,至今都還深深烙印在我心上。



資料來源:《專業教練量身打造!適合市民跑者的100日馬拉松訓練計畫:設定不同目標!完跑‧破4‧破3,逐步提升成績

作者:金哲彥;台灣東販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