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話你知】輪椅運動員的獨立宣言

發表於2018/11/08
1,278次點閱
人收藏
加入收藏

(圖:Justin Levene 社交網站)



輪椅馬拉松運動員Justin Levine日前向傳媒自爆兼拍片,自己從克羅地亞回倫敦盧頓機場到埗後,因爲寄倉輪椅寄失,需要自行由客運站用手撐著自己到的士站乘車回家。

機場其實有提供要職員協助手推的輪椅,但Justin覺得機場不能自己獨立推的輪椅是一種侮辱,另外亦抱怨該種輪椅容易在運送期間令尾龍骨和盆骨的壓力位置長出褥瘡。他反問機場有無電動車,機場也沒有配備。所以,他認為當時唯一可行方法是自己用手撐自己到的士站。他計劃怒告機場沒有完善對輪椅使用者服務,但未向傳媒披露提出賠償要求。

在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裏的他,聽起來完全是一位再生勇士:

1)Justin 10年前20歲時因為脊椎間盤突出進行手術治療時出現併發症,下半身不遂。
2)除了馬拉松訓練,他本身亦有一份寫字樓工作。另外他亦週遊列國做做慈善和救援工作。他的社交網站,亦自稱為殘疾人仕爭取權益的激進分子。

報導就像「方向報」專門狙擊因航國泰航空一樣,翻舊賬細數不同輪椅運動員和名人都曾經在傳媒分享過他們沒辦法在盧頓和希斯路落機後有職員協助上輪椅,或者輪椅遺失的種種不愉快事件。要求一張可以自己推的輪椅或電動車由閘口到的士站,在殘疾人仕間主流的意見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殘疾人期望,在機場裏可以獨立用輪椅遊走,是機場公平對待健全和殘疾乘客的表現。

但是,資料搜集之下卻令人開始看到事情的另一面:

3)盧頓機場面積小得可憐。由落機到客運站再上的士回家只是兩分鐘步行路程。就算你沒有腿走路,機場職員用兩分鐘就可以送Justin連輪椅上車回家。
4)承上題,面積小得如此的機場,真的沒有甚麼必要配備電動車。
5)承上上題,即是坐該種輪椅會患褥瘡擔憂基本上都不存在,反而坐在硬地板上一步一步地用手撐,盆骨著地那一下令他患褥瘡或者擦水泡的機會反而比較高。
6)由大門口到的士站,他選擇坐在普通行李車上爬行,不是更容易會長褥瘡嗎?
7)拍片的人是誰:可以全程由閘口拍到上車,很大機會是同行友人。那,朋友推輪椅和職員推輪椅有分別嗎?信我,有分別的。
8)事件不是最近發生,而是2017年10月的事情。盧頓機場在報導後發緊急聲明,由事件發生到截稿一刻他們未正式收到Justin的律師信。如果如代表律師所講:「哥要的不是錢,而是公義。」網路公審的效率不是更快嗎?
9)翻查Justin的LinkedIn個人檔,他在英國公開大學學士畢業,主修法律。

要說服我Justin沒有搏出位的動機,似乎有點難度。再加上以下一項,讀者自行解讀:

10)他的全馬個人最佳時間1小時46分,已經是2015年的事;世界紀錄是1小時18分,英國相同組別近年由David Weir壟斷,已經贏了8屆倫敦輪椅全馬,快40歲的他今年做出時間約1小時31分。在輪椅精英競技世界裏,28分鐘的差別,推一個半馬綽綽有餘。這是他和世界前列的差距:他是運動員,卻不是精英。

航班寄失輪椅,是挺常見的事,問題是機場職員處理方法是否得體。一段兩分鐘的片段,讓名不經傳運動員借爭取權益之名免費可以有15分鐘的名氣。傳媒以為拾到好故事,弄得機場關公面紅耳赤,難得今次也有不少網民留言,要大家「伸張正義」之餘,小心跟車太貼。

殘疾人仕嫌棄健全人仕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健全人仕總有點受傷。支援不足,被說是沒有顧慮週全;支援太多,會被說成健全人仕看扁殘疾人仕的能人所不能;明知於事無補甚至不能幫的,星期一就會收到由高官轉寄過來的投訴信,說是殘疾歧視。怎樣才剛剛好?永遠衹能如履薄冰,小心奕奕。但有一點觀察是幾乎百發百中:浮誇是怕被忘記才放大來演。台上有悶場,就要歇斯底里,再用眼淚淋花。

相關報導:

Paraplegic man drags himself through airport 


延伸閱讀

跪血返終點不可怕 為何骨折其實更可怕 - 女運動員三合症

咖啡式倒立──孕媽媽產前的體能極限

Nike歷史性為大腦麻痺跑手簽訂職業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