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測試】adidas Energy Boost 3 - 舒適回彈兩兼顧

Keith Chan
發表於2017/01/26
14,447次點閱
2人收藏
加入收藏

重量:309 / 10.9oz (Size: US 9/EUR 42.5 / JP27cm)

腳跟厚度:32.0 mm

腳掌厚度:22.0 mm

鞋底落差:10.0 mm

鞋楦:D

貼腳程度:適中




(圖片來源:KEEEITH)


近年令鞋壇趨之若鶩的技術,除了針織鞋面技術外,就一定是 Boost 鞋底,第一代 Energy Boost 推出的時候大家都被它超強的吸震及回彈力所吸引。去年起,正於大家都瘋搶 Ultra Boost 的時候,adidas 靜悄悄地推出 Energy Boost 的第三代-Energy Boost 3


Energy Boost 系列經歷 3 代改良,將 Boost 中底超強的吸震及能量回饙,配合 techfit 彈性布料,不單包覆感更強,Torsion System 防扭曲中底及 FitFrame 支撐片令穩定性提升,造成一對舒服的慢跑鞋。



(圖片來源:KEEEITH)

 

回彈及吸震

Boost 技術擁有比 EVA 鞋底有更出色的表現,尤其是它的能量回饋、不易變形等特點,一部份用來負責支撐重量、另一部份用來吸震回彈,令跑者能有最佳的跑步體驗。筆者最愛 Energy Boost 3 其中一點是 Boost 物料佔了中底 90%,明顯是吸震型的跑鞋。所以在長課及 Recovery Run 時,Boost 物料的吸震、緩衝等優點為跑者提供最舒適的運動表現。


筆者於不同地型作測試,例如公路、運動場泰坦地及草地作試跑,發現無論硬至公路或軟至草地上練跑,中底的Boost 物料都會有良好的吸震功能,有利長距離訓練時減低雙腳負荷。要知道,跑步的時候身體關節需要接收有如體重4倍的壓力。



中底是一整片的 Boost 物料

(圖片來源:KEEEITH)


穩定性

FitFrame 是一片成型的 TPU 立體注塑框架,由鞋跟托伸延至鞋身中段與鞋帶連成,再配何鞋底中橋的 Torsion System 防扭曲中底,令 Energy Boost 3 有不俗的穩定性。在轉彎時,FitFrame 令雙腳不會容易在鞋內左右移動,減低長課時經常磨擦所導致出現水泡、灼熱感的問題。Torsion System 由中間向前掌及後跟伸延,彌補了 boost 物料略為有點軟的問題,令 Energy Boost 3 更穩定。加上防扭曲中底的輔助,減低落地時姿勢變化造成姿勢不穩及提升足弓中橋的流暢度。


(圖片來源:KEEEITH)


 (圖片來源:KEEEITH)


舒適度

Boost 中底擁有良好的舒適腳感以及頂級的緩衝,腳腕四周有厚薄適中的軟墊,而在腳跟軟墊更比一般跑鞋的長,增加保護阿基里斯腱,而且鞋面的 techfit 功能布料有良好的伸延性,不會因為跑鞋過緊做成鞋舌壓腳背問題,但與網面相比,透氣度略嫌不足。FitFrame 的幫助之下,只要綁好鞋帶,就把一雙腳穩穩地回定好。筆者發覺,入彎的時候,著地時雙腳沒有左右移位的情況。加上一體式鞋舌設計令包裹性提升,有利跑鞋與雙腳有緊密接合,提高整體舒適度。不過鞋帶孔只有5對,筆者認為略嫌太少,跑得太激烈時,腳掌會有機會在鞋內前後滑動。


 

(圖片來源:KEEEITH)


耐用度

跑鞋物料直接影響跑者表現,Energy Boost 3 採用 techfit 功能布料,表面所提供的耐用性能減低運動時被外物勾破的風險。Boost 物料回彈力強及不易變形的特點,長時間使用也可以保持吸震能力。Energy Boost 3 採用 adiWear 橡膠大底,如果外底能用上 Continental 橡膠鞋底,相信能加倍提升耐磨度。



adiWear橡膠大底(圖片來源:KEEEITH)

 

 

跑鞋外觀

值得一提的是 Energy Boost 3 外觀不遜於 adidas 頂級慢跑鞋 Ultra Boost,而且沒有 adios Boost 那種為比賽而設計、「純運動型」的外觀,算是非常迎合大眾化口味。既可以作為長課訓練用慢跑鞋,又可以成為穿搭服飾的日常運動鞋。



本次測試有兩種顏色(圖片來源:KEEEITH)

 

結論

adizero 系列的型號相比,Energy Boost 3 的確有點偏重,作為慢跑或長課之用是問題不大,更因其超強的能量回饋及吸震能力,更可以說是非常適合長距離訓練。畢竟,長距離訓練用鞋,舒服、穩定及吸震能力強才是重點,能長時間呵護跑手雙腳。對於入門級跑者來說,Energy Boost 3 一定是最佳訓練拍檔;對經驗跑者,它超好的舒適性也正是長課所需。

 

評分


前掌吸震 :8

後掌吸震:9

穩定性:8

舒適性:8

抓地能力:6

重量: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