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怎麼補、何時補、補多少?關於全馬的「碳水化合物」與「水分」

邵邵
發表於2025/07/09
2,373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當你備戰馬拉松時,真正決定賽事成敗的,往往不是你跑了多少里程,而是你在比賽當天「吃得對不對」。別小看補給,它可不只是碳水而已,水分、電解質,甚至是攝取的時間點,都是左右成績的關鍵變因。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補、何時補、補多少?答案沒有一套公式,但有原則可循。

我們的身體在運動中能吸收的能量與水分其實很有限,若沒定時補給,體內儲存很快就見底,「撞牆」也會比你想像中來得更早。最好的做法,就是在訓練時就開始「模擬實戰補給」。對於還不知道該從哪開始的跑者來說,不妨來看看吧!

圖 / Getty


跑全馬前該吃什麼?

補給:碳水優先、少油少纖維、容易消化

議在起跑前 2 到 4 小時內,攝取每公斤體重 1 至 4 公克的碳水化合物,雖然蛋白質與脂肪應該盡量控制在各不超過 20 公克,但早餐仍需適量攝取這兩種營養素。「若早餐只有碳水,血糖上升會過快,反而容易感到不適。適當加入蛋白質與脂肪,有助穩定血糖。」也可以在起跑前 15 分鐘,再補充一包能量膠。

圖 / FreePik


全馬賽中怎麼吃?

每小時補給建議

熱量:20 至 480 大卡
碳水化合物:30 至 120 公克
脂肪與蛋白質:越少越好
水分:約 240 毫升
鈉:200~500 毫克

補給建議的範圍會因跑者體型、配速、流汗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如果你腸胃能適應,可以盡量朝碳水建議的中高範圍(每小時 60 至 90 公克)補充。

圖 / Running Magazine


編輯認為,補給策略從來不是「一招打天下」的公式。真正有效的方式,是透過訓練不斷嘗試、調整,才會逐步找出最適合你身體節奏的補給。補給不是亡羊補牢,而是提前佈局,別等到能量快耗盡才臨時抱佛腳,讓身體一路維持在穩定輸出的狀態,你就更有機會跑出理想成績,甚至在最後 10 公里逆轉勝、強勢衝刺終點!




責任編輯:Ivy


此文章由「香港運動筆記」最初發表於 https://shorturl.at/bND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