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恩師陳家豪高度評價,更預計她將成為自己下一個 Sub 3 女學生的許雅姿(Rita),因壓力性骨折,勉強完成東京馬後休養近 8 星期,康復過程中,她坦言曾打擊了自己跑全馬及衝擊 Sub 3 的信心:「自己跑過 6 次全馬,有 4 次都係負傷站於起跑線上,今次更是傷得最嚴重的一次,確實質疑過自己是否適合跑全馬。」經過懷疑自我的日子,重回練跑場的她,已不會再用「辛苦」來形容跑步跟訓練:「因為無痛跑步已經好感恩。」
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準備充足 迎接個人首次Sub 3 |
時間回到今年 2 月中旬,東京馬拉松倒數 14 天,Rita 為人生第 6 個馬拉松作最後準備:「還記得當時感覺自己的狀態好好,是接近最好的程度!教練定下的 program 全部都跑到,東馬要練的 program 都完成得 8899。記得16/2 練完終極長課,內容是 30km + (300m 快 100m 慢)x10,練完當天都感覺良好。」Rita 坦言,良好的狀態及充分的準備令她對這次東京之行 Sub 3 有著無限憧憬。
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完成終極長課接著的兩天,Rita 表示公司剛巧有跑步訓練,而她是需要參與的:「第一天是 250m x 10,第二天是跑山,我已經盡量跑慢啲,但可惜完成呢兩課後,我右臀開始有感覺,當時以為係普通肌肉痛,所以原定19/2 自己有課 15km tempo,我都選擇左繼續跑。可惜,跑完該課後,右臀痛感加劇,所以立即決定全休 10 日直至東京馬。」她感受很深的表示,臀肌沒有狀況前,這次東京馬的目標是 2:55:「臀肌有狀況後,甚麼都唔敢再諗!」
休養 8 星期的感悟 |
來到東京馬前一天,當 Rita 嘗試 shakeout run 的時候,感覺臀肌仍出現痛感,不過大賽當前,她決定將所有痛楚問題暫且放下:「我決定點都落場跑!」比賽頭 10km ,Rita 回憶右臀狀況並沒出現太大問題,但 10km 過後,右臀的痛感開始浮現及不斷加劇:「我當時腦入面不斷同自己講,捱到 1km 得 1km,途中不斷轉換唔同姿勢跑,以嘗試減輕對臀肌嘅壓力,最後…勉強捱埋餘下 32km,叫做完成左場比賽…不過捱到返番終點後,就一步都行唔到,好彩終點有朋友幫我找到輪椅送我離開會場。」最後 Rita 的完賽時間為 3:02:41,沒有 Sub 3 之餘,更令身體出現成為運動員後最嚴重的狀況。
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完成東京馬後,Rita 前往求醫被診斷為壓力性骨折,這是一種因為長期、反覆、較輕微力量連續集中作用在骨骼某一部位,導致骨頭產生骨裂甚至骨折,經常發生的位置有脛骨、蹠骨;股骨、橈骨為潛在部位。是一種常見的運動傷害,經常發生在專業運動員身上。Rita 表示,骨折令她休養近 8 星期,期間主要是進行針灸療程:「這 8 星期的休養日子,自己心情都不會太低落,亦沒有產生太多的負面情緒,我覺得只要傷患完全康復,一定可以跑返之前的水平,只係時間問題。」
Rita 於本屆渣打馬拉松半馬跑出 1小時23分,奪得女子總成績第五名(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她表示,沒有跑步的 8 個星期,最大挑戰是一開社交平台,見到都是朋友上載跑步相片。「所以這段日子,自己都盡量少一些使用社交平台。同時我亦善用這段時間做一些簡單體能鍛鍊,因為過去的 1 年,幾乎一次體能都冇做,所以我覺得這亦是今次受傷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
欲速不達 打好基礎 |
經過接近兩個月的徹底休養,最近重返跑道的 Rita 由衷表示可以再跑的感覺實在美好不過:「現在練返跑,唔會再講『辛苦』呢兩個字,因為無痛跑步已經好感恩。」她進一步補充:「在上個跑季,自己完全冇做體能,只是針對跑步,經歷過今次受傷後,深深體會到強化肌力的重要性。所以現在每星期最少抽三日時間做體能。」
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大傷過後,深深感受到欲速則不達的道理。Rita 現在沒有太多目標,只希望聚焦打好基礎,完全康復,先再考慮報比賽。最後,她希望藉此機會跟其他跑者分享,在追求配速時間的同時,打好日常基礎,做好基本肌力訓練如此來得重要:「如果你正在經歷傷患,不能跑步,可以善用這些時間做其他體能訓練,因為跑步不單止只有跑步,肌力訓練都不可忽視。」
採訪:Nadia
編輯及撰文:TC
此文章由「香港運動筆記」最初發表 https://reurl.cc/RYma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