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日前引用國際消費者研究及試驗組織(ICRT)測試,發表當中 44 款在本港有售的智能手錶及智能手環量度數據情況,發現 3 款樣本可能將輕微的手部動作推算為步數,引致步數數據的偏差高達 59% 至 74%。量度心率的功能表現亦頗參差,有 2 款樣本於大部分活動情況下的偏差均逾 11%,於踩單車時的偏差更逾 21%。消委會提醒消費者,智能手錶或手環得出的健康及運動數據均是估算,不一定精準,只適宜作參考之用,更不能作醫學用途。
圖 / FreePik
測試由 ICRT 統籌,樣本主要購於歐洲,當中 44 款於本地有售。38 款為智能手錶樣本,售價較由 最平的小米 Redmi Watch 5 Active($199)至最貴的 Garmin fenix 8 AMOLED($9,799),相差達 $9600 元。售價懸殊主要與品牌、功能、款式設計及物料有關,其餘 6 款為智能手環,售價由 $139 至 $498。測試由歐洲一所實驗室負責,由 3 位試用者佩戴各款樣本進行不同活動,包括靜態、低強度步行、高強度跑步及踩單車,以樣本量得的數據與同時使用的精密儀器所取得的數據作比較。項目包括運動及健康數據、智能功能、電池表現、使用方便程度、應用程式、功能多元性及製造質量等。由於智能手錶及手環的設計及功能存在差異,評分比重亦有分別,因此不宜把 2 個組別的表現直接比較。
Garmin fenix 8 AMOLED
3款樣本日常步數偏差逾59% |
不少消費者配戴智能手錶或手環,最主要是希望得悉日常步數、移動距離及心率等數據,作為日常運動時的參考。全部樣本均內置三軸加速感應器及光學心率感應器,分別用來偵測動作及血流量的變化,收集使用者手腕動作及心率數據,從而推算步數及最高及靜止心率等。
測試發現大部分樣本估算步行及跑步步數的表現均不俗,偏差不超過 7%。當中 25 款智能手錶樣本更不超過 3%,特別是於跑步時的偏差更低。然而,部分樣本估算模擬日常生活的步數的差異較大,當中同一品牌的3款智能手錶樣本的偏差高達 59% 至 74%。
在推算距離的測試方面,試用者分別於空曠及部分未能接收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PS)訊號的迂迴路線上跑步2公里,及在空曠地方步行 900 米,33 款內置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感應器的樣本在測試時會啟動此功能。結果大部分智能手錶樣本估算距離平均偏差均不超過 4.3%,表現優異,而沒有配備GPS的2款智能手錶樣本的平均估算距離偏差則分別為 34.3% 及 18.7%,表現明顯較遜色。在智能手環方面,有1款樣本的估算距離偏差達 19%,僅獲 2.5 點評分。值得注意一點,同獲 4.5 評分的智能手錶中,分別有最高為售價 $9,799 的 Garmin fenix 8 AMOLED,以及售價$1,098 的 Amazfit Active,兩者價格相差達 $8,700。
Amazfit Active
2款踩單車心率偏差逾21% |
全部樣本都有量度心率(心跳速度)的功能,惟表現頗參差,評分由 2 點至 5 點,半數智能手錶樣本於不同的活動量得的心率數據偏差均不多於 7.5%,表現良好。然而,有 2 款智能手錶樣本於大部分活動情況下量度心率的偏差均逾 11%,於踩單車時量得的偏差更逾 21%,影響整體量度心率的表現,僅獲 2 點評分;同獲 2 點評分的還有 1 款智能手環樣本,於大部分活動情況下量度心率的偏差均逾 11%。有 41 款樣本有量度血氧量的功能,惟表現非常參差,評分由 1 點至 5 點,當中有 9 款智能手錶樣本量得的數據偏差不多於 1.12%,表現出色,惟有 2 款智能手錶(小米 Watch 2 Pro)及(華為 Watch Ultimate)樣本的偏差較高,僅獲 1.5 點及 1 點評分。
![]() | ![]() |
測試結果指出,小米 Watch 2 Pro(左)及華為 Watch Ultimate(右)數據偏差度較高
電池續航力由 1.5 天至逾 20.8 天 |
配戴智能手錶及手環長時間外出的話,電池的續航力非常重要。全部樣本的內置可充電池由電量耗盡狀態充電至全滿需時 1 小時至 2.9 小時,充滿電後可使用時間由 1.5 天至逾 20.8 天不等,差異非常大。有 5 款智能手錶及1款智能手環樣本充滿電後可連續使用接近3星期,當中2款充滿電需時最短,僅1.8 小時,表現較突出。另外 3 款智能手錶樣本的電量只能維持約1.5天至2.2天,差不多隔天便要充電 1.8 小時至 2.4 小時才能充滿電,續航力較遜色。此外,有1款智能手錶樣本於耐跌撞測試,從 0.8 米高跌落瓷磚地面5次後,錶面出現破裂,評分受到影響。
圖 / FreePik
總結 |
消費者選購及使用智能手錶或手環時,消委會建議購買前宜細心比較不同型號的規格和表現,並按個人需要選擇最適合的款式,例如打算以智能手錶作免提接聽及通話,或使用語音助理,應選擇內置收音咪及揚聲器的型號;此外,智能手錶或手環得出的運動數據均是估算,不一定精準,只適宜作參考之用,更不能作醫學用途;如時定時進行韌體(firmware)升級及更改密碼,加強網絡安全及保障私隱。
資料來源:消費者委員會
此文章由「香港運動筆記」最初發表 https://reurl.cc/2KvV5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