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開箱】科技進化 極致回彈競速指標 實測李寧飛電 5 Elite

運動筆記HK 編輯部
發表於2025/05/09
351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李寧飛電 5 Elite(5E)設定是專為競賽精英所專用,相比前代飛電 4 Elite,回彈率提升 4%,助跑手在競速時快速轉換步伐。而鞋款輕量化提升 20%,每隻重量 195g以下(以男裝 US8.5 計算),厚度大增至 38mm,締造澎湃腳感,推進力一觸即發。筆者使用了 5E 進行兩次長課後,發現到內嵌升級 T1000 全掌滾動型鏟形碳板,與前掌獨創蹠枕科技的枕狀軸完美結合,讓能量迅速由中掌過度至前掌,強化蹬伸效率,增強每次抬腿至落地的流暢度,助跑手在競速中穩定推進、釋放最大動能。

說真的,論顏值飛電 5 Elite 一點不輸其他品牌(圖:運動筆記編輯部)


引以為傲的激進配備

5E 保留了李寧在 Elite及 Ultra 系列引以為傲的激進,過去 Elite 系列最有特點的配置,是碳板突出的趾枕,而飛電 4E 因為底的增厚不需要將趾枕外露,這反而給飛電系列做了一套最速曲線,即體能儲備強大時中前掌落地優化曲線,以及體能下降後的後掌落地動態曲線,當觀察 4E 的外底弧度,會發現線條軌跡與 2 及 3 代完全不同,而 5E 弧線與 4 代不同,反而更接近 2 代及 3 代的模樣。

內嵌升級 T1000 全掌滾動型鏟形碳板,與前掌獨創蹠枕科技的枕狀軸完美結合,讓能量迅速由中掌過度至前掌,強化蹬伸效率,減少能量損耗(圖:運動筆記編輯部)


材質上,鞋面採用了品牌頂級跑鞋專配的「䨻絲」科技,確保跑手於比賽過程中腳部保持乾爽舒適。同時,鞋楦設計貼合足部形態,提供鎖定及包覆性,這一代的鞋楦在尺碼選對的情況下是很好的,前掌橫向的空間不緊不擠,足弓段的鎖定也很足夠。為提升穩定及耐用性,5E 搭載更耐磨、更防滑的 Li-Ning GCU 物料,即使在濕滑路面,都能發揮精英水平。


能力愈大功效愈大

實試 5E 後,感覺跑鞋前掌有點像 asics Metaspeed SKY+ 的觸感,腳感來得有點硬,誠然,筆者所說的「硬」並不是我們平常理解的「生硬」,實戰中 5E 並不震腳,和緩震差的傳統薄底的那種硬完全不同,甚至察覺不到地面的反作用力,所有的硬和彈都是「超䨻」在發揮作用。根據廠方資料,「超䨻」中底科技突破性能極限,密度低至 0.07g/cm³,並提供高達 89% 的能量回饋率,帶來輕盈且高回彈的腳感,彈輕比更是業界最強,達到 1271.42,造就超臨界材料的性能巔峰。配合鞋款的全掌式碳板,增強每次抬腿至落地的流暢度,助跑手在競速中穩定推進、釋放最大動能。

實戰中 5E 並不震腳,和緩震差的傳統薄底的那種硬完全不同,甚至察覺不到地面的反作用力,所有的硬和彈都是「超䨻」在發揮作用(圖:運動筆記編輯部)


根據中底的特殊性,筆者覺得 5E 跟兩種跑者比較匹配,一是 Sub3 精英跑者類別,能夠接近迫使 5E 發揮出真實水平,有些鞋在 3 分 4 分或 5 分披不同狀態下,腳感輸出也分別不大,但 5E 這種鞋差距就非常之大!筆者逼著自己全力衝刺,3 公里衝到 345-350 這配速的情況下,才覺得腳下有源源不斷的強爆動力,一旦速度下來變成 4 分披,最明顯的分水嶺大概在 420-430 之後,彷彿給用家一種人的邁步速率和鞋的彈性輸出匹配不上的感覺。因此,這鞋應該是能力愈大的跑者會愈會喜歡。

有些鞋在 3 分 4 分或 5 分披不同狀態下,腳感輸出也分別不大,但 5E 這種鞋差距就非常之大(圖:運動筆記編輯部)


另一種是體重較重的精英跑手,腿部力量很強速度但未達 Sub 3 水平,跑手於重壓之下或許可以善用鞋子的回彈行程,反而速率不屬快而體重偏輕的跑手,或許較難掌握 5E 的燃點。


疾速進化 狂野奔馳

關於 5E,還有一點是準買家需要注意的,就是尺碼選擇,這代 Elite 是偏細半碼的,感覺跟 3E, 4E 這些不是同一個碼數,強烈建議碼數要反複試好,尤其是這種頂級競速鞋鞋面異常輕薄,不會和慢跑鞋一樣有那麼多海綿去提供容錯率,但凡選大了尺碼,長距離的滑移容易產生水泡。

這代 Elite 是偏細半碼的,強烈建議碼數要反複試好(圖:運動筆記編輯部)


總的來說,習慣 5E 的腳感後,能感受到更直覺性的前傾推力,無論逆風還是起伏較大的路段,都能保持良好節奏,對想衝刺破三的跑者尤其特別友善。如果跑者能習慣高速度、搭配良好的肌耐力,就能在 330-400 之間輕鬆駕馭它,在賽道上展現無懈可擊的節奏與默契。


李寧飛電 5 Elite
中底:全掌超䨻
外底:GCU
碳板:T1000鏟形碳板
內旋:正常
重量:低於195g (US8.5)
主要技術:最速曲線系統、弜結構、䨻絲鞋面
定位:比賽 / 長距離速度訓練
適合人群:正常足弓
建議零售價:HK$1299


撰文及測試:TC

攝影:Hayley



文章由「香港運動筆記」最初發表於 https://reurl.cc/mx7d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