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ve Rider 19 Osaka-像騎士一樣的絕妙平衡

發表於2015/09/27
31,286次點閱
3人收藏
加入收藏





(圖片來源:Running Susan)


基本資料(來自roadrunning sport)

重量:

96oz

heel-to-toe drop:12mm


鞋楦:

HADO design upper

Dynamotion Fit


中底:

U4ic中底

U4icX吸震鞋床

平行wave波浪片

SR touch吸震膠


外底:

smooth ride外底分割設計

X10外底耐磨物料


今次得到「運動筆記」的邀請,為全新一代Wave RIder 19寫鞋評。Susan疑惑,為何正常在11-12月推出的Wave Rider會在這個時侯有新鞋,原來送來的是大阪馬拉松特別版,按慣例這個特別版時常用即將推出的型號大玩花樣,作出一個eye-catching的先行版。



(圖片來源:Running Susan)


(全黑外觀襯彩色點點中底最有型的說)


因為Rider 19還沒有推出市場(美國有售但還是很少量),不能找來相關的評論。可能Susan是全球第一個為Rider 19寫鞋評的人啊,呵呵。


鞋楦及面層結構



(圖片來源:Running Susan)


鞋舌位及其橫向部份延伸的包覆性令人印象深刻,鞋身中段給予腳面的壓力適中,不會太緊,從上而下輕輕地按着腳面。



(圖片來源:Running Susan)


相對牢固包覆的中段,腳趾位因著較圓型的toe cap,姆指以外四隻腳趾的可動空間較大,跑動時不會有平常那種在前腳掌有東西擋住的感覺,這保持了高度靈活性,沒有拘束感。前腳掌在落斜時緊緊地被中段抱緊防止前衝,配合空間充足的toe box,這樣一來腳指指甲出現灰甲的風險大大減低。


前腳掌採用全網面設計,雖然感覺比一般跑鞋闊,但事實上它還是牢牢地套住前腳掌。沒有了像其他跑鞋的外置穩定帶的拘束,感覺更加舒暢,靈活性更高。相信寬腳或腳趾前腳掌兩側骨頭比較大的朋友會很喜歡,但當然太闊的話還是要找2E闊掌版本吧。


中底及外底性能



(圖片來源:Running Susan)


名字響噹噹,還是第一次真正試跑mizuno的厚底跑鞋。Wave Rider 19的前後掌落差較大,達12mm,穿着時明顯感覺腳跟比前腳掌高出很多,斜度很高,走路時會有點怪怪的。


放置了wave膠片的鞋踭沒有很動人的緩震,但要注意的是它超高的穩定性,在舒適性與穩定性這兩個互相排斥的因素中間,mizuno把穩定性推到最高點同時又把同相對會被拉低的緩震盡量保持在高水平,靈魂之處在於wave膠片---mizuno聲稱這小小的膠片可以將衝力分散,防止過份集中在腳跟外側。



(圖片來源:Running Susan)


中底跑感硬朗,我想是因為腳底wave膠片的作用,厚底跑那種很不穩定、像踩着長彈弓的感覺在Wave Rider 19沒有出現。腳跟處兩塊中底夾住的SR Touch高效能吸震膠做了很好的工作,(刻意)腳跟落地時感覺很舒服,明顯感覺到一種鞋踭收縮了的感覺,預期理應出現很強的衝擊力都被卸去了。


如果用前腳掌落地,因為腳跟比前腳掌高出了頗多,基本上是兩個地方同一時間落地的,前腳掌當然是很舒服啦,而腳筋的wave膠片會即時發揮彈弓作用,作出推進。


前腳掌的cushioning不錯,腳掌在離地前都是一種享受。


U4ic中底不但令總體感覺更舒服,而且令前腳掌的屈摺能力增加,在加速測試當中前腳掌的靈活性肯定是我試過的厚底跑鞋之中最高的一對。作為一對日常訓練用鞋,在公路慢跑時候有人挑機,不妨加速,Rider還是可以應付自如的。


今代Wave Rider比上一代在外觀上沒有大分別,因為最大分別處是在很難看到的地方。全新U4icX是一塊黃色的吸震物料,被縫在鞋床面層。在鞋墊與鞋床中間有多一重緩震,就算是沿用上一代的中底,感覺都一定會比之前一代更軟塾。(請看圖)



18與19外型分別不大(圖片來源:Running Susan)



上面的是rider 18,可見19的鞋床位置多了一層黃色的U4icX(圖片來源:Running Susan)


外底抓地性能很好,加速的時候會聽到抓地聲音,但不知道濕地路面是否能夠同樣保持。


總評



特殊燈光效果下可見Rider 19在網底暗藏了的穩定帶(圖片來源:Running Susan)


回彈力vs緩震、舒適性vs輕量、厚度vs穩定性,從來都是設計跑鞋時需要處理的幾對二元對立,顧此一定失彼。


我們見過有廠商企圖想突破緩震和回彈力的兩難,例如使用PU的Puma Ignite或adidas Energy Boost,但穩定性很差;也有試過制作有適應性的跑鞋,例如adidas one,金屬部件又太重太大件,實用性不高。


Wave的意念是一個突破性的,它一次過打破“回彈力vs緩震,舒適性vs輕量、厚度vs穩定性”的對立,做到盡量兼容,它早在80年代已經由日本設計師提出,相對地它要求的生產技術要求較低,以現有科技水平可以容易製造,在這幾個對立面可以保存到最大的兼容性,其實真是很不錯,Rider就是在系列中最為平衡的一對(要更軟的我們有Ultima;要輕的我們有Aero和Spacer)。


賣鞋的朋友說顧客對於mizuno跑鞋只會記得兩個keywords:wave和rider,是有原因的。


延伸閱讀

跑鞋界的豪華SUV 外型是混血超跑

視山路如履平地 – Salomon Speedcross 3

越野跑長青悍將 征戰300公里後的深入解析

繼承超跑血統 - Asics TartherZeal 3虎走跑鞋

耐用度制霸 穩健如泰山的 GTS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