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科學】研究指運動聽音樂有效提高表現 鍛鍊身體欲望顯著增強

運動筆記HK 編輯部
發表於2024/03/20
1,290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音樂是不少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甚至從我們每天起床後,音樂彷彿已主動地或被動地走進我們的耳朵之中;不少跑步及運動愛好者,亦喜歡在跑步或健身鍛鍊的時候聽聽音樂,更有研究指出,運動時聆聽音樂,有效提高運動時的表現。

2014 年,美國音樂品牌 Sol Republic 曾調查 1,000 位民眾使用耳機的習慣,有 62% 的民眾表示「一整天沒有聽音樂,比一整天沒有社交活動」更糟,另外也有 40% 的民眾表示,如果沒有搭配音樂,他們想要運動、鍛鍊身體的欲望就會大幅降低。如果你踏進健身室,必會聽過從喇叭傳出來急速節奏音樂,或見過不少人戴著耳機跑步、舉重等。一邊運動,一邊聽音樂,真的對我們有幫助嗎?如果有,背後的科學原理又是甚麼?

圖 / freepik


節奏與步速的關係

從生理構造來看,我們的耳朵可分為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內耳。外耳負責將接收到的聲波傳入中耳。中耳有「耳膜」和「聽小骨」,能夠增強聲波,將聲波轉換成內耳能夠解讀的訊號。內耳有「耳蝸」和「前庭系統」,分別掌管聽覺和平衡感。這兩個結構會在末端合體,成為「前庭耳蝸神經」,也就是 12 對腦神經中的第 8 對,可以將聲音訊號直接送進大腦。

聽小骨(綠色)、耳蝸(粉紅色)與前庭耳蝸神經(藍色)圖:iStock


跟運動有直接關係的平衡感,主要靠前庭系統穩定身體,讓我們不易跌倒、運動時能保持平衡,當眼睛追蹤移動物體時,也不至於暈頭轉向。這些都要歸功於前庭系統裡頭的「半規管」和「耳石」,前者感知旋轉,後者感知重力與加速度。如果我們一邊跑步一邊聽音樂,讓節奏規律的低頻重拍經由前庭系統刺激大腦,就能讓大腦誤以為是雙腳落地的低頻聲響。如此一來,大腦就會透過前庭系統發送訊號給肌肉,幫助腳步保持規律。換句話說,如果音樂節奏與步伐速度相近,跑起來就能更輕鬆;反之,如果換成節奏較慢的音樂,前庭系統就會讓我們不自覺放慢腳步,導致運動效果不佳。

圖 / freepik


音樂就像身體的節拍器

了解過節奏與步速的關係之後,亦有不少研究證實,運動時聽著音樂往往有效提高表現;2012 年,英國雪菲爾哈倫大學的研究指出,同一路段相同配備的單車運動員之中,相較於踩踏速度沒有和音樂節拍同步的選手來說,同步選手的耗氧量減少 7%,意思就是比較不容易疲累或缺氧。由此可見,音樂就像身體的節拍器,可以穩住運動節奏,減少體力耗損。

圖 / freepik


2017 年,印度幾所大學的醫學院教授共同研究音樂對青少年運動表現的影響。這些教授找來 50 位年齡介於 19 到 25 歲的學生,讓他們連續 10 個早晨在跑步機上運動,速度不限,累了就可以停下來。研究數據顯示,在沒有播放任何音樂時,男性的平均運動時間約為 26 分鐘,女性則是 18 分鐘;相較之下,當他們聆聽各自喜歡的音樂時,男性的平均運動時間可以達到 42 分鐘,女性則是 31 分鐘,前後有非常明顯的落差,可見聽音樂運動的效果確實非常顯著。



參考資料

英國雪菲爾哈倫大學研究報告

印度大學醫學院共同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