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師的跑步教室】幾歲可以跑馬拉松?跑超馬?

發表於2015/07/16
9,524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目前馬拉松完賽最高齡紀錄為來自北卡的Harriette Thompson,她日前以92歲又65天刷新世界紀錄(圖片來源:YouTube)

前些日子,一位跑友在網路上問我是否可以報名參加11月的開廣盃50公里全國錦標賽,本來以為是他成績有問題,因為該比賽是全國錦標賽,有菁英賽性質,因此有成績門檻,一問之下,發現不是成績問題,他說他成績可以達到報名要求,是年紀太小,原來我們規定報名超馬賽年齡最低必須年滿20歲,而他才17歲而已,甚至還達不到參加馬拉松賽最低年齡18歲的規定,因此當然委婉拒絕他的要求,可是他一直說他可以的,只好從頭說起,解釋原因給他聽,同時想起一則關於跑馬拉松年紀的陳年舊事。

1990年高雄區運一萬公尺賽前發生一件恐怕是空前絕後的事件,看台群眾群起鼓譟,丟東西的、叫囂的,場面十分混亂,大會只好把比賽臨時取消,延後一天舉行。原因是一位號稱長跑神童的參賽者年齡不足12歲,未符合大會規定,因此被大會取消資格。不管田徑協會如何解釋,大家都無法聽懂為何不讓一位天才參賽,因為他家人推算他在不久的將來會是國內首傑,在20歲前就可以變成世界級選手。

果然,兩年後,他以13歲的年紀跑出全國記錄,出賽時好像「沒心臟」式的,不但不會累,而且還可以忽快忽慢把跟隨他的對手們配速破壞掉,而自己可以安然拔得頭籌。但是,之後的發展就不如原先的預測了,青春期到了,他體型逐漸變大,但是速度卻相對變慢,於是,旋風沈寂了下來,最後一次馬拉松成績只能說在業餘跑者群中是不錯的成績而已。一直沒有人對此問題提出完整的說明,從生理學角度來解釋為何年紀小不能跑這長距離,以致於2010年還是發生6歲的小朋友參加富邦台北馬拉松賽的事情。


一直沒有人從生理學角度來解釋為何年紀小不能跑長距離,以致於2010年還是發生6歲的小朋友參加富邦馬拉松賽的事情(圖片來源:123RF)

我們嘗試以運動生理和訓練兩個角度來說明為何小朋友不合適長距離訓練,為何要規定超馬參賽年齡是20歲。

運動時需要心臟泵出血漿,把氧氣和其他營養物質送到做工的肌肉,讓肌肉得以收縮運作,而心臟做工也是靠心肌,它屬於不隨意肌,年紀還小的時候,因為體型小,心臟肌肉不需要用力收縮,只需要低度的收縮,所迸出的血漿即可供應全身所需,所以只要是健康的小孩,都會有一段時間體力好得讓父母親覺得自己養了一位具運動天份的天才兒童。隨著年紀增長,體型慢慢變大,我們心臟體積也變大,心臟肌肉工作模式也越來越需要做強而有力收縮,才能迸出足夠輸送到全身所需的的血液。

如果從小就進行超乎平常的長跑訓練,經年累月地把心臟肌肉訓練成固定中低度收縮模式,等到青春期到了,長高也長肉了,正當心臟需要用力收縮工作時,此時早已訓練成固定小規模收縮模式的心臟,已經無法改變工作模式了,因此運動的肌肉得不到足夠的血液,當然表現就走下坡了。其次是骨骼系統,過多的跑步訓練會對骨骼及肌腱連接處的發育造成影響,造成體型過小或者體型歪斜。因此,醫學專家都建議18歲身體發育成熟之後,再開始練習長跑的理由就在這兩個主要因素。

過多的跑步訓練會對骨骼及肌腱連接處的發育造成影響,造成體型過小或者體型歪斜。因此,醫學專家都建議18歲身體發育成熟之後,再開始練習長跑(圖片來源:123RF)

以訓練的角度來分析,過早的長距離訓練,會犧牲速度,可是現在的馬拉松,乃至於超馬賽都早已不再只是耐力的因素而已。馬拉松要突破兩小時十分,一萬公尺就要有29分以內的實力。超馬一百公里要跑進7小時,馬拉松就要有2小時30分以內的成績。去年日本原良和在東吳超馬跑出285.366公里新亞洲紀錄,該成績也是本世紀最好的24小時紀錄,賽前我們就預測他會刷新紀錄,理由就是他擁有很好的基本速度,他100公里的紀錄是6小時33分32秒。也因此,年輕的朋友在20歲以下應好好練習5千公尺和一萬公尺,把速度不斷地提升,大約25歲以後再轉馬拉松,如此未來超馬成績才有希望進躋國際級水準。


年輕的朋友在20歲以下應好好練習5千公尺和一萬公尺,把速度不斷地提升,大約25歲以後再轉馬拉松,如此未來超馬成績才有希望進躋國際級水準(圖片來源:123RF)

台灣較短距離的50公里和100公里超馬賽成績離國際水準有很大的距離,前年日本神宮外苑超馬賽第一次有50公里賽,報名門檻是3小時,而我們全國記錄還在3小時26分。每年100公里世界盃錦標賽女子組前幾名的成績都比台灣男子記錄快不少。因此,台灣超馬水準的提升只能寄望在新一代的年輕跑者身上。

雖然我一直解釋原因,可是這位年輕的小將顯然沒有耐心,回我說我說的他都知道,最後他說,那他去報名其他的超馬賽,心裡一沈,感嘆我們又失去一個未來可能有機會躋身國際級超馬跑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