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患】跑步傷關節 真的假的?

小童
發表於2017/05/15
25,930次點閱
2人收藏
加入收藏

堅持跑步很難,不過若要堅持「不」跑步,輕輕鬆鬆就能找出千百種藉口,其中最理直氣壯的大概就是「跑步傷關節」了。就這樣,跑步即便是最簡單、方便、有效的運動,大多數人依舊敬謝不敏,能賴就賴,拿出「傷關節」這張免跑金牌,成功為賴跑除罪。


許多人可能認為,人類就算真的「天生就會跑」,但脫離漁獵後的安逸生活,早就把我們養成四體不動成天窩沙發的嬌弱動物,而按遙控器就是最安全的「運動」,長久這樣「演化」下來,跑步這種劇烈運動可是會把關節跑爛的。


﹙圖片來源:123RF﹚


跑步是否真傷關節?最新研究令人跌破眼鏡!


今 (2013) 年一月《運動醫學期刊》中刊載的最新研究分別追蹤74,542名跑者長達 7.1 年,以及14,625名健走者長達5.7年,統計兩個族群中罹患骨關節炎 (Osteoarthritis) 以及做髖關節置換 (Hip Replacement) 的人數。令人跌破眼鏡的是,跑者族群無論跑步里程多寡,罹患骨關節炎和做髖關節置換的人數皆較少。


依此看來跑步好像沒那麼傷關節但原因為何?


身體並非機械,運動和機器運轉不同

我們大多覺得運動就像機械運作一樣,關節等支撐體重的部位,越常用就越容易磨損。但身體可不是冷冰冰的機械,其巧妙之處就在於能夠因應壓力作出補償。當然運動傷害會提高骨關節炎發生的風險,許多針對奧運選手所作的研究也發現,這些較容易受傷的運動員們的確罹病比率較高。不過像我們這樣的凡夫,運動強度遠遠不及世界級運動員,因此影響也小得多。


運動提升軟骨密度和彈性

動物實驗顯示運動有助於提高軟骨密度和彈性。所以運動不但不傷關節還能使其更為潤滑,運作更流暢,反而有助於降低骨關節炎的風險。

那麼跑步跟其他運動有何不同?為什麼可能反而有些保護關節的效用呢?


跑步體重減輕為保護關節主因

跑步之所以可能有些保護關節的效用,最大的原因在於體重減輕。關節負擔減輕,自然就不易受傷,罹患骨關節炎的風險也隨之降低。一般而言,BMI 每上升1,骨關節炎的風險便提高5%。即便確切原因不明,但科學家普遍認為每天背著這些額外的體重,等於讓關節承受不必要的壓力。此外,過重也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像發炎反應之類的棘手狀況都會傷害關節健康。


跑步是流暢的連貫動作

理論上來說,所有運動都應該或多或少有些保護關節的效用,但研究人員卻發現從事跑步和走路之外的運動竟然造成反效果,提高骨關節炎的風險。實際上,最積極從事跑步以外運動的人發生骨關節炎的風險,比最不常運動的人高出21%,髖關節置換的風險則高出99%。

跑步或走路比健身房運動對關節友善的原因就在於使用膝蓋的方式。跑步相較之下是較為流暢的連貫動作,屈膝幅度不那麼大,較少驟停和急起,更不用像階梯有氧或重量訓練那樣,長時間維持不動或重複同個動作,讓同一部位持續受壓,因此跑步相對之下對膝蓋的傷害較小。

唯一的壞消息也許是,骨關節炎風險會隨跑齡提高,男性每跑一年,風險便提高3.9%;女性則是提高6.1%。不過即便如此,研究人員表示跑步的助益仍舊遠遠勝過其風險。


資料來源:運動醫學期刊Outside OnlineRunning Times


伸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