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用度制霸 穩健如泰山的 GTS 15

發表於2015/08/20
6,840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Susan收到一對最新的Brooks Adrenaline GTS 15。據官方的說法,它是集支撐、緩震及平衡三者混合並以高水平設定的跑鞋。換言之,是針對有過度外翻及中至輕度扁平足而且訓練里數有時會較高的跑手設計,供他們作大部分練習時使用。(GTS等於go-to-shoe,go-to有'適合大部分情況都合用'的意思) Adrenaline GTS 是歷史悠久的跑鞋,約一年推出一個新版本,今日試的是第15代。


(圖片來源:Running Susan)

基本資料:
穩定型(support)
重量 9.2oz(女裝) 11oz(男裝)
前後掌落差12mm

half size smaller
就連官方描述都特別提醒可能要買大半號。Running Shoe Guru說雖然鞋子是稍稍短了,但toe-box大致上有充足空間,就算是本身的尺碼仍是可以接受。Running Times說對某部份跑手來說可能會感到細小,但這個緊度提供的安全性及包覆力當然是很好。

就著這個本代才出現的問題, Solereview進一步剖析了原因,他們發現腳跟的杯位比上一代向內曲度更大,因此腳跟以至全隻腳掌都被推前。但這個做法不是有弊無利,他們指出鞋領的包覆性就因此增強了很多,提起腳時都沒有出現'甩踭'。

Susan選擇了自己平常穿的尺碼,開始跑後都有注意到這個情況,但其實只要拉實鞋帶,並使用最後一個鞋帶孔後,情況就有改善。外圍腳趾比較敏感的朋友就可能不喜歡,Susan建議試鞋時可以同時試大半號比較一下。

(圖片來源:Running Susan)

Progressive Diagonal Rollbar (PDRB)---階段式中掌承托
Susan覺得今代Adrenaline最有趣的地方就是 PDRB,內而外由中掌內側最表面Medial Post也是最硬的物料(綠色)漸漸變成相對較軟但仍屬硬身的物料,再變成更軟一點的黑色物料,也是全個前掌的物料,再在中底最外側加入最軟最軟的白色物料(這一層叫Segment Crash Pad,下一段會詳談)。比起傳統只有一段Medial Post,漸進式加硬物料不論是功能上以至外觀上都有實質進步之處。Solereview進一步指出Medial Post的範圍比上一代向後延伸;Athlete's Foot Australia指出arch support很好;Running Times表示很喜歡它內堅外軟的設定。

平常的穩定型跑鞋只在內側的表面加固,真正在腳底下加硬的廠商少之又少,但PDRB真正在穿著時感受到一個加硬了的腳底,而且它是漸進式層層遞減硬度,能有效減少硬度一時間改變太大而引致的不適,同時它是真真正正在腳底下做承托,過度外翻的跑友其實很需要這個功能。

另外,掀開鞋墊可看見一塊更度十足的卡紙,相信它是令腳跟偏硬,但它也令鞋的穩定性大幅增強,落地後腳腕的移動角度只會維持在一個很低的幅度。

(圖片來源:Running Susan)

Full-Length Segment Crash Pad---全掌段式緩衝墊
Adrenaline的白色部分就是全掌段式緩衝墊,可以見到它是由腳跟一直沿著外圍延伸至前掌,獨立地附在中底外圍。由於它比較軟身,跟需要加強穩定性的地方有衝突,因此從腳底一面看它都避開了腳掌內側的地方,去到前掌才有所放大,主力去'接住'被內側穩定裝置推卸出來的壓力。坑紋很多,也很深,有利加強中底屈摺性。

官網說這有利造就由腳跟去離地的順暢過渡(smooth heel-to-toe transition),參考過的幾個鞋評網站,它們都一致認為這個說法是正確的,其中Running Shoe Guru進一步指出這塊軟墊配合外底可以應付大部分路面,控制能力很好;Athlete's Foot Australia則將軟墊配合BioMoGo DNA中底一起評論,認為中底的緩震足夠日常使用,間接肯定了它的緩震性。

Susan認為,把最軟塾的物料都安排在外側,完全是一對典型穩定型跑鞋應做的事,而全掌式的設定比起好像asics的GT-2000以硬橋位分開前掌和腳跟更可以照顧腳掌落地位置較前的跑手,跑長距離均速練習也會比較舒適。



(圖片來源:Running Susan)

鞋帶及其分怖
鞋帶是半彈性的,在追求適度彈性與包覆性之間取得平衡。扁身鞋帶減少厚底鞋笨重感覺。

每隻鞋新增兩對speed loop,某程度增加了鞋的靈活性,在很微細的層面上容許腳掌在鞋裡面有更多空間移動,但顯然這不會是一些明顯感覺。事實是外觀多於實用。

鞋帶的分怖很廣,據Solereview的測量第一孔比前一代向前移動了5mm(@US11),使得鞋子從前方看落很細的感覺,跟adidas的Energy Boost各走極端(當然你會發現Energy Boost只有三個孔)。分怖得較廣的鞋帶帶動包覆力可以更平均,不會過度集中在腳掌的中段。但Solereview指出這同時可能會引致前掌較闊的跑手感到楦頭過緊,解決方法是放棄使用第一孔。

鞋帶兩端之間的距離較遠,令包覆力是由上而下壓多於由鞋楦左右夾緊腳掌。這說法已經由Solereview加以肯定。Susan認為,這個特性對腳掌脂肪比較多又或是里數比較高的跑手較有利,但對時常要轉彎以及腳背較高的跑手就有點不理想。

(圖片來源:Running Susan)

與中底相呼應的鞋楦
穩定帶補強都使用了無縫接合,減少擦損皮膚的機會。但事實上Susan試過惟一一次被楦頭擦損正是發生在這種設計的跑鞋上。(那是第一代adizero Feather)

作為一對適合扁平跑手的跑鞋,光是中底有承托力都未必足夠,如果鞋楦都有具包覆力的設計,在鞋的內側形成一道堅固的牆,能有效阻止過度傾側下來的腳弓。可以見到Adrenaline在這方面絕對有下工夫。鞋楦內側中部的穩定帶非常緊密,只留有少量空間透氣。翻起鞋舌見到楦的內層有另一層具有少許彈性的白布,相信是舒緩加固了的部份對腳掌的磨擦。整體來說, 此部分的鞋楦也是比其他部分堅固。Susan認為Brooks在這方面真是照顧周到。(特別一提是這個設計在同類的Transcend和Ravenna 6上面都找不到)。

(圖片來源:Running Susan)

細節位
Adrenaline有很多細節位滲入了品牌自家製的圖案,例如鞋舌頂端及鞋墊都有GTS 15圖案,這是每一個Brooks跑鞋都會各自有一個;楦頭尖端位置的反光位有15字樣;就連中底內側的小硬橋板塊都暗藏了ADRENALINE字樣。(這個要十分留心才可以發現) 女裝458號配色鞋領位有花紋,Susan超喜愛!

鞋墊使用了BioMoGo物料,比傳統EVA落在堆填區後能以快50倍的速度分解,減少對環境傷害。(傳統EVA可能需要超過1000年才能完全分解) Susan對此類對環境負責任的舉動表示讚許。(更多請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Oo6lFt13pI)




(圖片來源:Running Susan)

試後感
Adrenaline的緩震比同一個厚度的Ghost 7差一點,但考慮它的穩定型跑鞋,要兼顧落地時的擺動角度,又在鞋墊下配置了加硬卡紙,緩震被犧牲了實屬情有可原。

全掌Segment Crash Pad做了很好的工作,由落地過渡到toe-off推進Susan都感覺到它一直在工作。PDRB也做了很好的工作,莫說是跑,剛穿起鞋站起來就感覺到內側中底明顯較硬,跑起來會感覺到扁平足跑手最不喜歡受力的位置全都被加硬,壓力都卸到外圍。

雖然前後掌落差有12mm,理應壓力較易落在腳跟,但由於前掌物料比較軟身,因此壓力都可以疏導到前掌,有利做出更自然的跑姿。鞋領腳跟位置沒有如asics NIimbus那種由PHF連腳腕兩端都抱緊的感覺,只有在最後方包覆力較強,這樣一來雖然感覺略不夠安定,但腳腕的就可以更靈活地活動。

全個外底都是由多塊細小四邊形組成,以整齊方式排列。坑紋既多且密,保證有很高抓地力。就如早前試過的Ghost 7一樣,跑動時會有'嗖嗖'聲,是抓地的聲音。

總評
Adrenaline GTS 15是一對供中至輕度扁平足跑手應付日常慢跑以至高里數訓練的跑鞋,它雖然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緩震,也沒有驚艷的重量,但以角色定位來說,它在每個部份都有超乎平均的表現,是一對非常可靠的日常練習伙伴。優秀的抓地力令跑手有時想頑皮一點走進輕度off-road都沒有問題。

如果跑步速度大部分時間都在四分半鐘內,那GTS會顯得有點重,但比這個速度慢的話就不會有大問題。Susan最回味的是階段式中掌稔定裝置PDRB,如此精密的分怖是在Brooks跑鞋才會見到,不論是外觀上設定上及表現上都有過人之處。尺碼算正常偏短,試鞋的時侯除了要試自己著的碼數,也不妨比較大半號的感覺。

延伸閱讀


特別鳴謝

Active Brands Asia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