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護大自然】環團清理近萬噸郊野山徑垃圾 紙巾類廢物位列榜首

運動筆記HK 編輯部
發表於2022/04/09
700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疫情下無法出遊,不少市民都到郊外野餐、露營、行山,惟山徑較少垃圾筒,有市民隨地遺下大量用過的紙巾。環保團體綠惜地球進行的郊野山徑垃圾調查「惜山競走」發現,在城門及流水響等熱門行山徑合共統計近一萬五千件垃圾中,紙巾及煙頭各佔了大部分,大量紙巾更是曾處理糞便。紙巾的佔比較 2019 年團體的同類調查高約一倍,排名超越食物包裝位列榜首。團體指紙巾分解需時,呼籲市民「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綠惜地球於今年 1 月 8 至 20 日舉辦「惜山競走 2022 」活動,希望結集市民力量清理香港山徑,合力完成大型郊野垃圾調查,在城門、流水響、千島湖、大潭、元荃古道等熱門山徑清理 14,495 件垃圾,累計涉足逾 1000 公里山徑,相當於麥理浩徑長度的 10 倍。團體發現紙巾類是最常見的行山垃圾,數量高達 4,592 件,佔全部垃圾的 32 %。紙巾類垃圾當中,紙巾有 3,101 件,濕紙巾則佔 804 件,另外還有濕紙巾或紙巾包裝袋 687 件。

綠惜地球調查多條山徑,發現紙巾滿山 (圖片來源:綠惜地球 )


綠惜地球項目主任潘星宙表示,個別熱門山徑,尤其有紅葉及芒草的山徑情況特別嚴重,例如一次流水響的行動中,參與者共撿到逾千件垃圾,形容令人驚訝。他指,不少人會在非指定營地紮營,但由於缺乏公共洗手間配套,隨地大小便情况嚴重,野外大解小解情況嚴重,不少參與者均稱見過大量發霉有色紙巾。


潘星宙指出,外國有研究發現,紙巾落入泥土,需時約2至4星期分解,至於濕紙巾主要以不織布製造,更是難以分解的塑料,再加上隨地便溺,會帶來衛生風險。潘星宙建議,若是行山時人有三急,可以在稍遠離步道及河溪水源之隱蔽樹林,用樹枝挖一淺洞解決,完事後回填泥土,用後紙巾以膠袋收妥帶走;至於露營人士則建議準備「便攜式廁所」,方便事後處理。而漁護署表示,已在郊野公園內的行山徑主要出入口等地點設置垃圾收集設施,方便市民有需要時棄置垃圾。

建議露營人士準備「便攜式廁所」方便事後處理 (圖片來源:over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