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起來動起來】MGC採訪手記:我和大迫傑最近的距離

RunningCat 陳師正
發表於2021/08/03
2,247次點閱
1人收藏
加入收藏

作者:陳師正(香港電台第五台主持人)

內容摘自香港電台第五台節目《動起來動起來》


本星期日(2021年8月8日),將會是東京奧運會閉幕,亦是壓軸比賽:男子馬拉松賽事的日子。參賽者都身經百戰,過五關斬六將,才有機會站上這條起跑線上。包括早前宣布以此為告別賽的日本跑手大迫傑。

原先約好一班香港及台灣跑友,親身到北海道觀賞這次四年一度、難得在亞洲區舉辦的盛事,可惜疫情關係賽事延期加上閉門作賽,更讓我們回味當日一伙人飛到東京看MGC選拔賽⋯⋯


我和日本馬拉松皇者大迫傑最近的距離......

目測:20米

地點:日本東京明治神宮外苑銀杏並木大道旁,MGC大賽起點熱身位置

日期:2019915(星期日)

(白帽白衫)日本馬拉松東奧代表、前日本馬拉松紀錄保持者 大迫傑


或許,應該從頭說起吧。


因為2019年年初訪問川內優輝,認識了擔任即時傳繹的 Newman,也就是 #RunNippon跑得瀛。多謝 Newman邀請,有機會與一班熱愛長跑的香港及台灣跑友,2019年9月15日到東京觀賞日本馬拉松奧運選拔賽(Marathon Grand Championship, 簡稱MGC)。為趕及賽事翌日回電台主持《動起來動起來》並匯報賽事,行程設定為三日兩夜快閃行。(訂了機票才察覺那個周末是中秋節,忍痛的只能拋夫棄貓獨自上路,特此致歉~~~meow!)

跑得瀛文章專欄


    團友

除了發起人 Newman之外,還有另一位「日本通」跑手、完成了日本47個都道府縣馬拉松賽事的 Ooki 大樹先生,以及前香港奧運單車隊成員「松哥」洪松蔭(退役後的松哥熱愛長跑,更以差不多全線sub 3成績完成世界六大馬拉松)。到達日本後,更會合了當時正在日本深造的香港跑手馬拉Joe,以及幾位積極推動馬拉松運動文化的台灣朋友: 「馬拉松攝旅」的簡省豪(小豪)、台北馬拉松博覽會的Wallace和台北驛傳的黑輪倫。


    採訪

出發前,幻想過(真的只有幻想)賽後跟跑手做訪問,幻想過大迫傑衝線後用日語恭喜他(放心,不會要求飛吻的)。

那首先,要申請記者證。出發前試過電郵及傳真到MGC主辦機構的公關部(感謝Newman的協助),結果,當然是沒回音啦。硬著頭皮在比賽前一天到場地查詢,不用翻譯也聽懂那句「すみません(不好意思啊!)一定要預先申請記者證才可進入傳媒採訪區啊!」

那唯有盡力,將賽前賽後場內場外所見所聞盡量記錄。


    比賽前一天

MGC起點,在明治神宮外苑銀杏並木大道。從JR新宿站步行過去,會經過當時差不多完工的東京奧運主場館:新國立競技場,以及剛巧在當天(9月14日) 開幕的東京奧運博物館。而MGC起點/終點場地,當時正進行最後綵排。

東京奧運博物館外的五環


晚上與觀戰團隊友會面,商討翌日觀賽行程。Newman準備了路線圖、時間分段等資料。幸好席上有多位日本通教路,傳授了如何從起點快速轉移到不同觀賽點的貼士,再袋穩「西瓜卡」(Suica,即日本的「八達通」),便可四通八達。

香港及台灣跑友聚頭,商討觀賞MGC的路線及策略


採訪路線圖


    D Day來臨

想不到觀賽比自己比賽還要緊張,提早一晚執拾好裝備。除了錄音和錄影的裝備,還有一張專程從香港帶過來的「十大(採訪)武器之首」- 摺櫈。用途請看下文。

06:30AM:  從酒店出發,有點尷尬的夾著摺櫈,慢jog 2k到達起點。

準備好採訪裝備,包括「十大(採訪)武器之首」- 摺櫈


採訪也需要一條pace band

07:12AM:「早起的鳥兒」找到起點轉彎不久的路邊前排位置,馬上跟團友報位置及平安。電視台直播車已整齊的泊在路旁,打氣的市民已佔據了路旁首一行位置,各應援團也陸續架起旗幟。幸好台灣團友小豪在出發前已提醒我們帶備小摺櫈,等候時可以坐得舒服一點,拍攝時也可在後方站高一點,不阻人,角度又好。


比賽前一個半小時,兩旁已開始有市民聚集


07:51AM:距離起步還有一個多小時,正好跟一起觀賽的松哥 洪松蔭 聊一聊。前香港單車隊的松哥,出戰過兩屆奧運等大型賽事,退役後愛上長跑,成績也非常出眾。世界六大馬拉松當中,其中五場的成績均在3小時內。還記得2016年,姚潔貞代表香港出戰里約奧運馬拉松賽事,丈夫陳家豪與一班朋友沿途追著潔貞,松哥也在其中。松哥形容日本人對馬拉松的熱愛和支持,就好像歐洲人對單車賽的喜愛一樣。苦等幾小時,只為跑手或單車手在眼前經過的一刻,但松哥認為,能一睹運動員的風采,給予支持,是值得的。

賽前訪問前香港奧運單車隊洪松蔭


07:59AM:《起跑前,看到熱身中的大!迫!傑!》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但大都很安靜。所以,一有風吹草動,很容易察覺。突然,近起點方向有點異動,前方不足 20 米的圍欄內,MGC 的跑手陸續出場慢跑熱身。群眾紛紛舉起手機拍攝,但一點聲音都沒有,以免妨礙跑手(最大聲的應該只有工作人員輕輕的一句「請繼續向前行唔好停留喺通道上面 kudasai (唔該晒)」)。


然後,一位頭戴白帽,身穿白色短袖衫黑色短tight的跑手從轉角處慢跑過來,一看便知是當時日本馬拉松紀錄保持者、MGC大熱跑手 Osako Suguru 大迫傑!目測當時與他的距離,大概就只有 20-30 米。與其他跑手一樣,正在埋頭慢跑。

跑手慢跑熱身,包括戴著白帽的大迫傑


大迫傑是日本近年馬拉松界的關注點,除了一而再打破日本馬拉松紀錄,兩度獲得一億日元獎金之外,大家亦很清楚他入選東奧馬拉松,甚至是奪獎的決心(是時候重溫日本創作女歌手 Angela Aki 歌曲「手紙:給十五歲的自己」 的 MV )。

比賽當日,陽光普照,起跑時氣溫約25度,絶對是一場熱馬。

終於,男子組在 08:53AM ,浩浩蕩蕩,在我們前面20米經過,展開 MGC 42.195 公里的旅程。帶頭的,是前日本馬拉松紀錄保持者設樂悠太(2:06:54),一大群跑手緊隨其後。


近距離目睹現今日本頂級馬拉松跑手比拼


跑手起跑後,觀眾群也有異動,部分開始朝地鐵站方向「起跑」,趕往下一個觀賽點。如果有電視台拍到人群直奔地鐵站口的情況,會是頗有趣的一幕(尤其當見到背著行山背囊,但手臂夾著摺櫈奔跑的筆者,我怕,我以後都會戴口罩墨鏡出街,長課也不敢跑出吐公)。平安上到列車,確定自己沒有上錯車(這一點是之前一晚令我甚為困擾的事),方有心情望望車上的情景⋯⋯除了一般市民外,還多了一些頸掛著相機、腳穿上跑鞋、還在回氣的幾位乘客,大家間中還會相視而笑點點頭。

起跑後 觀賽民眾趕坐地鐵到下一個觀賽點


我的下一個 checkpoint 是日本橋(賽道10k及折返後20k位置),人群中找到後排位置(又是摺櫈發揮用途的時候)。9:21AM,路口一方傳來由遠而近的歡呼聲。看見開路的計時車、電視台直播車與電單車的踪影,帶領著第一位跑手經過,當時領先的,仍是設樂悠太。差不多兩分鐘之後,才看到第二集團出現,大伙兒向著雷門折返位邁進。29分鐘後,9:50AM,跑手折返(賽道20k位置),清楚見到領先的仍是設樂,差不多兩分鐘後,井上大仁出現,排第二,大迫傑第三。緊隨的跑手步步進迫,不敢鬆懈。


日本橋 20k 位置 領先的設樂悠太


其實,除了趕往一兩個 checkpoint 位觀賽,大部分時間還是要靠看手機直播。從直播中看到跑手 35k 位置的分段排名,設樂悠太仍是領先(太厲害了),35 秒後,是難分高下的鈴木健吾、中村匠吾、服部勇馬及大迫傑。


這個「隊形」,維持了 39 公里,終於出現變化。


大迫傑按著右邊腰部似有點狀態但仍緊緊維持步速。設樂悠太後勁不繼,墜入第二集團。中村匠吾吃了補給後似有不適,吐出一口之後便開始加速。看到直播的畫面,一直寧靜的群眾們也忍不住驚嘆。


趕回終點前,期間一直在預習等一下跑手回來時應該拍攝的角度,同時又估算著賽果。計時車終於出現,經過前方時顯示 2 小時 10 分 15 秒,一直很內斂的群眾開始呼叫跑手名字(也是很直接的表達民意),身邊的市民大呼 ”Osago” (大迫傑) (特別是我旁邊聲音清脆的小妹妹),此起彼落。


而第一位在我們面前出現的,是白背心紅短褲,「嘔吐了便加速」的中村匠吾(48”),8秒後經過同一位置的,是服部勇馬,以及 2 秒後的大迫傑。結果,中村匠吾首名衝線(2:11:28),服部勇馬第二(2:11:36),然後,是五秒後的大迫傑(2:11:41)。


根據大會規例,男女子首兩名衝線跑手,將代表日本參與2020年東京奧運馬拉松賽事。所以,大迫傑落後的,不只是五秒,而是夢想破滅的危機。雖然還留有一個名額,給男女各三個指定賽事(男子:福岡馬拉松、東京馬拉松、琵琶湖每日馬拉松;女子:琦玉馬拉松、大阪馬拉松、名古屋女子馬拉松)能打破當時日本馬拉松紀錄的跑手(如未能有跑手突破該紀錄,第三個東奧名額將留給 MGC 第三名衝線的跑手),但相信,大迫傑未必會甘心以 MGC 第三位的身份參加奧運。


後話,就是最終大迫傑在翌年東京馬拉松,以 2 小時 5 分 29 秒首名衝線。既取得東奧參賽資格,又二度打破日本馬拉松紀錄,兼再次獲得一億日元獎金(也是最後一次獲得由日本田徑產業協會頒贈給破全國紀錄的馬拉松跑手,因獎勵計劃於確定東奧馬拉松人選後已正式結束),真正能以勝利者姿態,於 8 月 8 日參與東京奧運馬拉松賽事。


早前,大迫傑在社交媒體中宣布,今屆奧運馬拉松賽事將會是他職業生涯中最後一場馬拉松。或許,他想在長跑成績高峰時候、完成他終極心願時光榮退役,留多點時間繼續發展他各項大計。他曾提過,日本田徑產業協會頒發獎金的時代過去後,也希望為後來的破紀錄者,爭取獎金,以鼓勵新進跑手。

賽後訪問跑得瀛版主 Newman 及當時正在日本深造的香港跑手兼教練馬拉 Joe

奧運熱潮,的確令更多人關注運動員所得的資助。有成績有獎牌,焦點、資源和贊助固然接踵而來。但問題還是回到「有雞先定有蛋先」。有資源的話,運動員爭取成績的路有多點支持、少點憂慮。日本作為亞洲長跑發展之龍頭,不少精英跑手有機會加入實業團獲得更多支援,加上當地濃厚的長跑氛圍,各方配合,相輔相成,造就了整體成績的進步,值得其他地區借鑑。


採訪後翌日晚上準時開咪


P.S.: 2019年MGC之旅後,各團友意猶未盡,相約2020年8月,到北海道觀賞東奧馬拉松。機票酒店一早預訂了,卻遇上疫情。奧運延期一年,我們也只能留在家中看直播。猶幸當日跟大家快閃東京,應驗了那一句「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寫於2021年8月3日。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