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育】林超英推動荔枝窩大翻新 農樂節齊享田園風光

Kathy Tsai
發表於2020/12/04
2,872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疫情之下港人被困香港足足一年,不少港人都四出遊玩各個郊遊行山熱點,不過除了千島湖、大東山外,你還聽過「荔枝窩」這個客家古村嗎‌?原來長春社、香港鄉郊基金聯同香港大學自 2013 年起,在荔枝窩進行復耕、保育,更為部分村屋進行復修,項目發起人林超英(前天文台台長)更出心出力,希望以可持續方式保育農村。


 荔枝窩小檔案


位置:沙頭角範圍內,毗鄰船灣郊野公園及印洲塘海岸公園

特色:最悠久、最具規模的客家鄉村之一,至今至少有三百多年歷史。

背景:全盛時間的荔枝窩有超過 2000 人居住,可惜50 年代農業沒落,村民陸續移民到外國,大量村屋被丟空荒廢,現時只剩下二十名居民。


 安老計劃 成林超英復村最大願景 


林超英作為整個復村計劃的推動者,他的願景除了將荔枝窩重修為一個有活力、有文化傳統、有農耕文化的村落外,其實更大的願望就是為荔枝窩加入安老服務,成為適合老人安老的地方。「其實他們可以在鄉郊的環境下生活,看看山、看看樹,讓長者們舒舒服服地安享晚年,我覺得這個是很有貢獻和功用的。」同時間,他亦希望能為已離開荔枝窩村的老村民,重復當年村內生機處處,遍地農田之感,成為老村民衣錦還鄉,好好退休的地方,重拾兒時回憶。


整個復村計劃先是重修破爛的村屋,繼而與與荔枝窩村民、新居民及農友等以「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形式合作,再將荒地變回田地,恢復農耕及種米,以農作與物種和諧同存的態度,令這裡的人和自然萬物都能生生不息。


協天宮是供奉關帝和觀音,是擁有過百年歷史的三級歷史建築。
每到假日,廟宇前地會舉行村民客家盛宴,供村民聚聚,場面熱鬧!



 為保育 復耕農夫守則多多 長春社:「其實你會唔會好唔想見到我?」 

農夫 Andrew 已加入一年半,笑言曾遇到螞蟻搬走蘿蔔種子,亦有野豬走入農村破壞。
雖然耕作一點也不簡單,但他看着五指毛桃,就會覺得特別輕鬆,
因為在他眼中的五指毛桃長得非常好看!


長春社保育經理吳英嬋博士會對農夫 Andrew 說這話皆因在荔枝窩耕作一點也不簡單,其中要遵守的要求絕對不少!農夫 Andrew 成為鄉郊基金的農夫已有一年半,平日會種米、薑、辣椒、黃薑等農作物。但同時間,他也要遵守「協議」中的耕作,以不傷害原有物種、對生態有善的方式耕作。因此,農夫們對農田的每一個動作、下的每一粒種子,甚至是簡單如除草,都隨時會影響物種的生存空間。所以,農夫 Andrew 笑言遇到螞蟻搬走蘿蔔種子,「我覺得好心傷,但又覺得搞笑。」但即使面對這個情況,Andrew 也不能下藥趕走螞蟻,只可以任由它,讓它們維持原有生態。


荔枝窩中的每片農地都由不同村民及農夫擁有,
但他們都要遵照《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中的農耕守則。


 生態定向 以聲音尋蛙

大家可以找出荔枝窩不同角落中播放的青蛙叫聲,集齊 8 隻青蛙的蛙印,就可以得到小禮物!

今年農樂節以望主題為「荔水滺滺」,當中以荔枝窩的水作為重點,皆因荔枝窩的水源乾淨無污染,為不同生物、農作物提供「肥水」。除此之外,荔枝窩保育的生態物種亦是重點之一!平日的你會留意青蛙的叫聲嗎?原來荔枝窩已有記錄數量的青蛙物種多達 24 種,佔全港的42%,想不到在這個小小的地方中的物種居然如此豐富。想認識更多生態面貌的你,不妨玩玩「荔的蛙聲」生態定向活動,找出荔枝窩不同角落中播放的青蛙叫聲,然後集齊 8 隻青蛙的蛙印,能成功解答「蛙專人」問題的話,更會得到小禮物呢!


 享受當地農產品 洛神花茶不可不試

荔枝窩出產的洛神花茶及洛神蜜餞,味道酸酸甜甜,令人一飲再飲!


「為食」的小編早已聽聞荔枝窩出產的美食是不可不試的!不論是農產品,或是村民自製的小食都同樣吸引我,主編甚至表示「專登入嚟荔枝窩,就係要食群英姐嘅茶果」。荔枝窩出產的農作物種類豐富,小編當日就試食了洛神花茶及洛神蜜餞,味道酸酸甜甜,口感清爽,令人一飲再飲!眼望着田中的洛神花樹,品嘗着清甜消暑的洛神花茶,享受着田園風光,老實說真的非常寫意!如果你也試過的話,保證你也與我有一樣感受!


「英記茶室」群英姐做的茶果、雞屎藤、客家菜都非常好吃!有機會真的要試試!


 田邊藝術展 本地藝術家親身入村體驗再創作 

藝術家 Dexter 的作品「賞蜻蜓」中運用當地木材製成,更刻上有關蜻蜓的古詩句。


這次農樂節特別加入藝術色彩,邀請到三位本地藝術家(區灝藍、李彥錚及郝立仁)入村體驗農村生活,創作三個不同系列的藝術品,並舉行田邊藝術展覽。其中一位藝術家區灝藍Suzanne 的作品「人、水、共、稻、魚、生」將水、稻米、瓷片等放進以骨瓷製成的玻璃小碗中。


「因為其實當有稻米的時候,不僅米魚們能生存,我們亦有糧食,是一個循環來的。」荔枝窩的水源是出了名的清澈、不被污染,因而令下游的農田、生物得而健康成長,人們亦因此收獲稻米作糧食,一切全賴荔枝窩的肥水,因此 Suzanne 的作品亦展於小河旁,聽着潺潺的流水聲,令人更易聯想到「人、水、稻、魚」之間的共存共生、互相影響的關係。


藝術家 Suzanne 把荔枝窩的人、水、稻米及米魚的概念放在作品中。


《荔枝窩農樂節2020》


活動詳情:

荔枝窩農樂節 2020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