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赤足還是穿鞋好? 著地型態才是關鍵!

運動科學網
發表於2020/06/19
1,941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作者/唐晏珊、相子元


現今跑鞋被視為不可或缺的重要裝備,然而在 1960 年 Abebe Bikila 以赤足(barefoot)完成羅馬奧運馬拉松賽事,並以 2 小時 15 分 16 秒奪下金牌;1984 年南非長跑選手 Zola Budd 以赤足刷新 5000 公尺長跑世界紀錄,人們開始注意到赤足訓練。而在 2010 年 Nike 推出 Free 系列,強調低足跟差及赤足的跑步優點。因此,赤足每幾十年再次引起熱烈討論,而至今仍有許多鞋廠持續推出赤足系列,赤足訓練究竟效果為何?


赤足風潮 

提到跑步民族,一般都會聯想起非洲兄弟、肯亞選手,且在 2010 年在知名國際學術自然期刊(Nature)刊登一篇 Barefoot running strikes back 關於肯亞跑者,赤足與穿著跑鞋的跑步型態差異,並且發現赤足跑者多為前足著地。美國作家 Christopher McDougall 出版了【Born to Run 天生就會跑】描繪塔拉烏瑪拉人的跑法,並提倡赤足、極簡鞋(minimalist shoes)好處,進而掀起赤足訓練風潮,許多跑者開始嘗試赤足訓練,並在馬拉松賽事中開始穿著極簡鞋、五指鞋。而各大鞋廠也紛紛推出相關產品。不過隨著國際赤足大廠 Vibram 先前爆出 FiveFingers 具有模擬赤足跑步、改善跑姿、減少傷害等功能,然而並無實際研究報告可供佐證,使得赤足遭受質疑。究竟跑步型態對於赤足有所差異呢?


赤足還是穿鞋好? 著地型態才是關鍵

五指鞋

(圖片來源:運動科學網)


著地型態更為重要 

2013 年一篇生物力學研究(Is the foot striking pattern more important than barefoot or shod conditions in running?),採用赤足及穿著跑鞋以不同著地方式(前足著地、後足著地)進行交叉實驗。


赤足還是穿鞋好? 著地型態才是關鍵赤足及穿著跑鞋不同的著地方式

(圖片來源:Gait & Posture, 38(3), 490-494.)


結果發現不管採用赤足或穿鞋,前足著地都較於後足著地負荷率較低。研究另一項顯示,前足著地可降低下肢負荷率並增加膝關節彎曲角度,可提供更大的緩衝效果,並增加跑步時下肢韌性。然而採用前足著地時,會增加腓腸肌負荷,可透過適當訓練降低過度負荷造成的傷害,進而提供跑者緩衝效果。


赤足還是穿鞋好? 著地型態才是關鍵

前足著地的平均負荷率(Average loading rate)、最大負荷率(Maximal loading rate)低於後足著地

(圖片來源: Gait & Posture, 38(3), 490-494)


由此可知,研究發現著地型態對於跑者更為重要,穿著跑鞋之跑者,可透過改變著地型態(前足著地)以增加緩衝能力,進而減少傷害發生。然而貿然改變著地型態,也會造成傷害發生。每個人所適合的運動方式有所不同,沒有所謂最好的運動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法。


參考文獻:

Lieberman, D. E., Venkadesan, M., Werbel, W. A., Daoud, A. I., D’andrea, S., Davis, I. S., & Pitsiladis, Y. (2010). Foot strike patterns and collision forces in habitually barefoot versus shod runners. Nature, 463(7280), 531-535.

Shih, Y., Lin, K. L., & Shiang, T. Y. (2013). Is the foot striking pattern more important than barefoot or shod conditions in running?. Gait & Posture, 38(3), 490-494.


責任編輯:哈卡
圖片來源:運動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