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補給】這本書談破二,但這本書幾乎沒提過Eliud Kipchoge

蝦叔
發表於2019/10/17
3,736次點閱
2人收藏
加入收藏

跑界萬眾矚目的INEOS 1:59 Challenge完美謝幕。或許有人會覺得作秀成份過濃,但無論如何,哪怕這不是國際田聯承認的賽事,總算有人在兩小時內跑完42.195公里了。在這一刻,我特意找回幾年前出版的《Two Hours》來重溫。

《Two Hours》這本書,台灣出了中譯本,叫做《跑者時代》。由於近年馬拉松世界紀錄漸為人所關注,而《Two Hours》算是為數不多的相關著作之餘,更難得地有中譯本。所以,身邊朋友即使沒有讀過,也可能會對此書多少有印象。

那麼,此刻重讀《Two Hours》有何意義?

一、如何一路走來
首先,它讓我們了解到今天的「破二」,在當初如何一路走來。

據作者Ed Caesar在書末謝辭透露,他在2011至2014年間撰寫此書。書的主要篇幅,是以肯亞好手Geoffrey Mutai為主軸,描述2008-2013這幾年間世界頂尖馬拉松跑圈的競爭形勢。

廿年前,會跑馬拉松的人不乏,但他們對頂尖跑手表現甚至世界紀錄都興趣不大。直至2002年倫敦馬拉松經典一役過後,當時出戰初馬的Haile Gebreselassie雖然只得季軍,但他後來聲名鵲起,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運動員,才使世界對馬拉松的看法改變——大家不再只看誰勝出,還在意他跑出甚麼時間,並開始留意人類有沒有可能在兩小時內完賽。

Ed Caesar開始寫書時,馬拉松世界紀錄尚為Patrick Makau在2011年柏林馬拉松跑出的2:03:38。東非跑手統領長跑界,他們關注獎金之餘,也開始在意世界紀錄的問題。Ed Caesar看上Geoffrey Mutai,無疑是看上他當時的一腔孤憤——其實他已在2011年波士頓馬拉松跑出了2:03:02(至今仍是波馬場地紀錄)——但因為這是不獲認證的賽道,所以Geoffrey Mutai的成績只能視作「最佳成績」,而非「世界紀錄」。《Two Hours》以他為切入點,寫出來自非洲窮鄉僻壤的運動員,如何證明自己,如何企圖藉跑步改變命運。

《Two Hours》作者Ed Caesar


二、書中主角哪裡去了
第二,它道出了馬拉松界成王敗寇的殘酷。

《Two Hours》的後記,透露Geoffrey Mutai在2014年再度挑戰紐約馬拉松只能跑出2:13:44,僅得第六。在此之後,已搜不到幾多有關他的消息。甚至我在搜尋器打上他的名字,竟然彈出「did geoffrey mutai retire」(Geoffrey Mutai退役了嗎)的相關搜尋結果。

以一個肯亞人來說,Geoffrey Mutai名成利就,肯定算是成功;但以一個希望揚名立萬的長跑運動員來說,他難免有所遺憾。這位現年38歲的名將,不知看到僅比他年輕數載的Eliud Kipchoge成功破二創造歷史,會是怎樣的心情?

有點諷刺的是,Eliud Kipchoge在《Two Hours》幾乎連提也沒提過。只不過幾年光景,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Geoffrey Mutai在2011年波馬跑出「世界最佳」時間


三、請別天真地相信只憑一腔熱血
第三,它揭露了馬拉松在我們表面上所看到的熱血背後,也其實有很多未必看得到的現實考慮。

《Two Hours》的第八章談及禁藥問題。其中,作者寫Haile Gebreselassie曾經問他:「你認為來自富裕家庭的跑者,有辦法成功嗎?」

這個問題的潛台詞明顯不過——當「跑得快」成為你生命裡唯一救贖的時候,你就自然會對每周二三百公里的跑量甘之如飴。「在肯亞,沒人是業餘跑步愛好者,你要嘛立志成為職業選手,要嘛另謀高就。」對肯亞人來說,跑步絕不會像我們這樣「為興趣」。

利之所在,Ed Caesar更花了好些篇幅來探討禁藥問題。其中一位匿名受訪肯亞跑手直言:「你以為光靠熱血去跑,就能跑出2:03嗎?」

相比起岩士唐在單車界的經典案例,頂尖跑手或許在禁藥使用上相對沒那麼「猖狂」,但也不宜天真到覺得所有頂尖馬拉松跑手可以置身事外。恰恰正在不久之前,名宿Alberto Salazar被美國反禁藥組織USADA禁教四年,Nike更隨即停止Oregon Project。所以此刻重讀《Two Hours》,絕對具警世意義。

曾幾何時的Nike Oregon Project明星組合,左起:Galen Rupp、Alberto Salazar、Mo Farah


四、低頭跑步抬頭看路
曾經有人問過:「記得誰是第二個踏足月球的人嗎?」相信很少人會不用google就知道答案是Buzz Aldrin。

第一就是第一,Eliud Kipchoge成功破二之後,已經「上神檯」成為Neil Armstrong、Roger Bannister一類的殿堂級人馬。哪怕未來有另一位跑手終於成功在正式比賽破二,可能大家很有可能仍是偏向記得Eliud Kipchoge在維也納振臂高呼的一刻。

Ed Caesar在《Two Hours》出版之後,當然有持續關注破二的最新進展。這幾年間,他在Nike Breaking 2期間,「自我奉獻」與當年三位企圖破二的跑手跟操,目的是希望自己的半馬可以跑進1:30,而期間的經歷,便成了網站的幾篇專題報導。最近的INEOS 1:59 Challenge,他事前事後分別在New Yorker各寫了一篇文章來評論。

所謂「低頭做事,抬頭看路」,世界頂尖跑手在拼命訓練之餘,其實也有必要思考自己的定位。就像INEOS 1:59 Challenge,pacemaker可以有四十多人,但Eliud Kipchoge畢竟只能有一個——然而,一眾pacemaker卻絕對不是沒有價值的存在。

美國名宿Bill Rodgers的金句「the marathon can humble you」(馬拉松令你謙卑)廣受傳誦。Ed Caesar在New Yorker的文章結尾這樣形容Eliud Kipchoge今次成就:

"On Saturday, Eliud Kipchoge humbled the marathon."

我們不必成為神,能見證神是如何一路走來,倒也不失是我們這代跑者的福氣。


伸延閱讀

【創造歷史】突破馬拉松「1:59」的運動科學

Eliud Kipchoge最終以1:59:40.2 完成全馬

【私人補給】我看好EK成功破二的五大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