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水一戰2019】頂住呀!揹水英雄!

艾力‧跑步的天空
發表於2019/03/18
1,857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今年(2019年)已是我第三年出戰《揹水一戰》這賽事,而且,這個賽事成為我每一年度跑季的「煞科戰」。賽事的最大特色,就是要揹著5公升食水,以大會指定的竹籃完成指定的15、30或42公里賽程,體驗到缺水農民為水奔波的苦況,從而學會珍惜食水和天然資源。


今年的賽事,首次改在星期六(今年賽事於2019年3月9日)舉行,大會早前已宣佈更改了部份賽道,就如今年我參加的30公里及42公里賽事,最主要的改動是在港島徑2段H25標距柱後,就沿貝璐道下山,去到嘉諾撒培德書院(賽事起點)後,會繼續折向左,沿香港仔水塘道的1:5的斜路上到香港仔水塘入口,向右邊支路入去香港仔健身徑,沿香港仔下水塘邊上到香港仔上水塘主壩繼續原有路線;由布力徑抵達灣仔峽道遊樂場,沿香港仔水塘道下山抵達香港仔上水塘後轉右,就要靠右邊的引水道支路一直去到貝璐道口,再沿貝璐道下山,第二次抵達嘉諾撒培德書院才算結束賽程。因此,整體的爬升及下降也多了,難度也增高了。


由於賽道改了,我特意於賽事舉行前8天專程去試路,行完整個賽程,連竹籃和背重的物品也做到十分類似真正出賽的情況。沒有想到,當我在香港仔水塘道下山段時,突然右小腿關節痛得厲害,根本無法跑下去,只好一步一步「龜速」行落去。結果跟著的數天,上落樓梯簡直痛苦連天,到賽前一天才算好了一些,還猶豫是否要「棄賽」,但以我今個2018-2019年度賽季,已經完成了兩個全馬賽事(《廣州馬拉松》及《渣打香港馬拉松》),操練成我凡事堅持、不易放棄的生命特質,無理由就此放棄吧。因此我還是決定上路出戰了。


賽事當日,我很早抵達了起點(嘉諾撒培德書院),因為知道自己的狀態,還特意帶了一支止痛噴霧跟身。在等候出發期間,恰巧遇到了「刀片跑手」馮錦雄夫婦,他倆今年各自帶領一隊4人組別,參加30公里賽事。

馮錦雄、莊冰英伉儷也捧場參加《揹水一戰2019》

早上8時,我參加的30公里(及42公里)奪標組正式開戰。頭3公里是直上山頂的連續斜路,由海拔不足50米爬升至約450米,所以對腳力的考驗甚大。去年出賽時,我形容比雞公嶺及大刀屻更難,不過有了這個經驗後,就沒有這種感覺了。


《揹水一戰》每年都在初春舉行,因此上到山頂時,四圍會被大霧籠罩,今年也不例外。今年的天氣情況比去年更差,到了夏力道交界要落去龍虎山時,四圍仍然是大霧一片,之前途經的盧吉道向維港方向更加不在話下,根本無法看到維港景色。不過,大會的路標指示十分清晰,令跑手們不會走失或走錯路。

沿山頂的種植道前進,四圍的大霧是對參賽者的考驗

作者在濃霧中穿過山頂種植道(鳴謝:運動筆記Raymond)

位於夏力道及盧吉道交界的檢查站


頭15公里的賽道,除了山頂廣場至盧吉道的一段較平緩後,都是不斷的上落斜,包括石屎路及梯級,對腳力和腰力考驗甚大,加上早前試路時曾經拉傷,到達港島徑H22後的「懸崖路段」,天氣變得不穩定,開始下雨,需要收慢步伐,因此未能做到1小時6公里的目標,頭15公里大約用了3小時才完成,第一次返到培德書院。

由港島徑標距柱H22附近遠眺田灣及鴨脷洲一帶

這條橋標誌30公里賽事的上半段賽道即將完結


第一次抵達培德書院後,就要在路口左轉,沿斜度達1:5的香港仔水塘道上山(據知是目前專營巴士可以駛經的最斜路段),去到香港仔下水塘的檢查站小休,補給後再出發征服賽程的下半段15公里賽程。這時天氣變得更差,雨愈下愈大,以前試過路跑賽事需要「打水戰」(如《渣打香港馬拉松2016》),但在山賽要打水戰,還是第一次。

位於香港仔下水塘旁的檢查站


由於下雨的緣故,在香港仔上水塘後直至引水道(金夫人馳馬徑)的路段,路況變得十分泥濘,加上小腿關節及筋部痛楚再次出現,不時要噴止痛噴霧,令到後段行得十分保守和緩慢。


到了約23K處,又要落去越野路段,這時真是「落一步痛一步」,但既然已再無退路,只有提醒自己「頂住呀!」(註:此為今年第二屆《逆走100 Rebel Walker》的大會口號,借用它來鼓勵自己和跑手們),就這樣繼續的去搏盡。這段稱為「南風道林地」的地方,沿途保留了香港開埠初期便有的原生樹林,不僅具有不少極具保育價值的植物,亦是香港錄得最多植物品種的地方,因此香港政府於1993年6月把林地定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林地的植物品種包括黃桐、刺果紫玉盤、柳葉茶等。


由於去年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影響,早前試路時,已發現至少有3處塌樹,並已立即通知大會。今次正式比賽時,其中2處已經被清理,唯獨有一處仍有大樹攔腰阻路,可能因為塌樹嚴重,漁護署未及派人清理,大會也貼心的掛上警示提醒跑手,只見跑手到達這處時,要蹲下經過樹底前進。平時這樣做尚且不容易,要揹著竹籃和食水蹲過,更加難以應付。我笑著說,簡直變成了「障礙賽」!

颱風「山竹」的後遺症:塌樹橫臥,阻塞賽道(作者3月1日試路時攝)


終於到達30公里賽道最後的大佬:前往布力徑的「樓梯機」。去年出戰30公里賽事時已見識過這段樓梯機的「威力」,本來今次應該可以容易應付,可惜就是因為右小腿的拉傷,令到上樓梯根本「寸步難行」,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ITB?不過,我知道「怯,就會輸一世」,就只有咬緊牙關,繼續拾級而上,一路叫「頂住呀!」終於見到輸電塔,布力徑亦終於到著。意料不到的是,檢查站竟然有可樂提供!真係「及時雨」呀!

布力徑檢查站有可樂供應跑手補給


上到布力徑後,餘下的6公里賽道已經不是太難。不過卻是一直帶著傷患返到終點的旅程,想跑又不敢快跑,到達香港仔水塘道下山段時,靠著手上的Pole才能慢慢落去急斜路段。


就這樣,回到香港仔下水塘,由於大會早已宣佈賽道更改,要加經一段引水道,然後由貝璐道下山返回終點。這時已知道不能打破去年的PB,身上的傷患令我放下這個目標,只求盡快完成賽事。就在這段,見到一位女跑手停下,看來似乎有傷患困擾,我就向她說:「頂住呀!快到終點了!」不單鼓勵她,也鼓勵自己要堅持完成。


忍著身上的傷患,終於用了7小時12分完成賽事,返回培德書院衝線!驚喜的是,大會義工竟然為我和每一位準備衝線跑手預備綵帶,感受到大會對每一位堅持完賽跑手的尊重!以往兩屆的參賽,都未曾試過有這樣的「禮遇」!

終於衝線了!

完賽後,拿著完賽牌在終點拍照留念


拿著帶在身上的完賽牌,我覺得這塊完賽牌的意義,比起過往參加的其他賽事為重(甚至重過今季完成的兩個全馬賽事),是因為在種種不利自己的環境和條件下,仍然能夠堅持完成賽事,這個「打不死」的精神,讓我不易輕易放棄,才能讓我持續多年來在跑界奔馳。


《揹水一戰》值得一試再試!下年再見!各位揹水英雄,頂住呀!


延伸閱讀

【丫拖環台】六港人用腳步環台一圈 為匡智會籌款

用42.195公里的方式去感受「日本京都」的藝術文化

【艾力跑記】長跑第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