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叔周報】沒有戇居事怎算人生?

蝦叔
發表於2018/06/05
1,658次點閱
人收藏
加入收藏

自從成為「蝦叔」之後,有一個問題不少人都問:「其實當初為何開始寫文?」

文,早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已經有寫。但都是寫一些「懶嚴肅」的影評、書評、雜感。這些文字的讀者,很有可能,只得我自己。那年頭,做個所謂文青,總愛這樣孤芳自賞,覺得自己好型。

後來,認識了某人,她看到這批文字,評價是:「睇到標題已經冇興趣睇落去。」

「你橫掂都係寫,不如寫下跑步好過啦。唔好寫啲我唔明既野,嗱,我夠港女夠低B,一定代表到普羅大眾口味。我覺得OK既,就一定OK。」

「下?咁......」

「總之我話你聽OK就得㗎喇!」原來除了馬主席,早已經有人會這樣說話。

就是這樣,發展出以後的事。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早前,我試探式說想「搞讀書會」。QC總監的回覆是:「下?好悶啫!」

我都知悶。但我又真的想試。

這幾年來,跑步使我認識的人多了,眼界隨之比前開闊。到外面比賽、旅遊,更使我看多了這個世界。至於讀不同類型的跑步書,其實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跑步理論書,使我對跑步技術似懂非懂的多了認識;跑步歷史書,使我對這項運動如何一路走來發展至現今的模樣有所感動;跑步傳記,記錄了一些我無法親睹的比賽實況,刻劃了無數高人的壯舉,每次當我練習快要捱不住的時候,念及他們的經歷就覺得自己所受的根本微不足道。

這些得著,能與有心人共享,誠屬快事,哪怕只得幾人嚮應。

辦甚麼「跑步讀書會」,註定趕客。除非你天真得以為香港渣打馬拉松與香港書展真的能反映香港的跑步與讀書風氣。

所以不管了。戇居就戇居吧,沒有戇居事怎算人生?

讀書與跑步在本質上雖云是個人的事,但如果一群人一起做,會令人得到額外收穫。例如參加跑班,大夥一起衝圈,常常會激發人跑出更佳的圈速。

讀書會也是一樣,在你把書讀了一遍之後,如果有個聚會容許一班同好一起討論,發表與聆聽的過程其實變相使人不斷反芻書中內容。通常參加者會發現參加過讀書會之後,一本書的內容變得深刻、難忘許多。相比之下,讀了不久就全然忘掉的書,在我們生命中實在不計其數,對吧?

早前在兩位好友出場出力協助下試辧了一場,我不知道參與者覺得怎樣。但無論如何,個人很希望跑步讀書會能繼續辦下去——使跑步為主的人嘗試讀點書,同時吸引讀書為主的人試跑點步,慢慢融化兩者壁壘,令跑步個場,變得更旺。

場旺了,真的多人落場跑了,很多對這項運動的誤解、偏見,或者才有望不攻自破。大想頭吧,我知這是奢望,但也算是我的願望。


延伸閱讀

這幾位曾出戰世界盃的馬拉松跑手

跑步後,世界比你想像中還大

跑步抗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