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徑專欄】追求突破 走出台灣移地訓練

發表於2016/07/21
481次點閱
人收藏
加入收藏

(圖片來源:張嘉哲)


今年 7 月 20 日,張嘉哲自費帶著北市大中長跑後援會的學弟妹們,到位於海拔 1700 公尺,中國甘肅省蘭州市榆中區的西北民族大學移地訓練。已連續兩年暑假,真男人張嘉哲都會帶領學弟妹出國進行夏季移地訓練,除了可以避開台灣夏季的溼熱天氣外,也能透過移地訓練和來自其他地方的選手進行交流,更突破個人運動表現。在出發前,特地邀請兩位學弟來分享移地訓練的經驗與行前準備心情。


鄧新詮(左)、梁哲睿(中)暢談移地訓練的經驗與行前心情(圖片來源:張嘉哲)


目前就讀台北市立大學升大三的鄧新詮,藝名「老鄧」,去年曾去過中國青海多巴高原進行移地訓練,今年是第二次出國進行移地訓練,將跟隨張嘉哲領軍的團隊,一同前往甘肅移地訓練;同樣就讀台北市立大學的梁哲睿,今年則是第一次出國移地訓練,競賽項目為競走的他,這次選擇雲南昆明訓練基地移地訓練。


為何多選擇高原地區為訓練地點?

移地訓練的地點選擇幾乎都是高原地形,主要是因為高原訓練對長跑選手或心肺耐力佔比較重的運動很有幫助。高原地區地勢較高,空氣稀薄,耗氧量較大,回到平地表現會更好。如果沒有去移地訓練,以在台灣的夏季訓練來說,大多會選擇去南投清境練習,但是清淨畢竟是山區,所以大部分都是爬山路,沒辦法進行太多的配速訓練,所以進步自然有限。

高原地區地勢較高,空氣稀薄,耗氧量較大,回到平地表現會更好。(圖片來源:張嘉哲)


老鄧提到去年訓練的青海多巴高原來說,雖然在發展上比較落後,但是相較於台灣夏天的溼熱天氣,位於海拔 2400 公尺的多巴,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都是適合耐力性運動的訓練地方,是避暑兼訓練是絕佳的選擇。


而第一次去移地訓練的梁哲睿,去的是位於海拔 1900 公尺的雲南昆明地區,會選擇此地的原因,除了當地氣候宜人,海拔高度較高,可以進行低氧訓練,更重要的是這地方是國家級的競走訓練基地,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最強的競走好手都將匯集於此進行訓練,水準之高,也令他倍感期待!


第一次出發進行移地訓練的梁哲睿(中),將至雲南昆明地區國家級的競走訓練基地,令他倍感期待!(圖片來源:張嘉哲)


海外移地訓練費用昂貴嗎?經費從何而來?

相較於日本或是歐美高消費水準的地區,中國算是比較負擔得起的地區,以老鄧去年在青海多巴訓練基地的經驗,40 天的訓練行程,總花費近 60,000 元;梁哲睿此行去雲南昆明,30 天花費 45,000 元,對一般在學的學生來說,仍舊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經費來源除了少部分有企業贊助外,大多透過私人贊助、家人支持或自費,所以運動員也需要花時間來打工賺錢,像梁哲睿平常會在外擔任 Garmin 以及 UA 跑團教練,也算是一種大眾贊助的概念;另外,贏得路跑比賽或全運會獲得的獎金存起來,也是經費來源之一,但是很多時候仍會面臨困難。學弟們口中的張嘉哲學長,更是扮演著衣食父母的重要角色,往往義不容辭地自掏腰包贊助這些後進,同時透過自身的影響力拋磚引玉,吸引更多各界的人一起來支持這些運動員。比如說老鄧去年透過 活力廚房的選手認養計畫,獲得贊助金。


打工積蓄、路跑獎金加上家人的支持,才有機會出去移地訓練,機會得來不易啊!(圖片來源:張嘉哲)


到高原的移地訓練初體驗

移地訓練因為環境的轉變,也會遇到不適應的狀況,因為高海拔容易缺氧,甚至會出現拉肚子、頭暈、睡不好等等的高原反應,在訓練上也格外費力。老鄧說他第一次到高原地區時,明顯出現適應不良的狀況,尤其是第一個禮拜,因為空氣稀薄,覺得很容易累容易喘,跑不太起來,一樣的練習距離但表現和在台灣差很多,一直到第二個禮拜才逐漸適應。


老鄧第一次到高原地區時,明顯出現適應不良的狀況,因為空氣稀薄,覺得很容易累容易喘,跑不太起來,一樣的練習距離但表現和在台灣差很多。(來源:北市大中長跑後援會)


移地訓練的作息蠻規律的,每天醒來就是練習,吃中飯,吃完飯睡覺休息,休息完再練習,吃晚餐,接著就睡覺了,閒暇之餘就散散步,過得很像農家生活。飲食部分羊肉是主要肉食來源,幾乎天天吃羊,和以往在台灣只有在冬天比較有機會接觸羊肉爐的情況也不大一樣。


在多巴高原訓練時,幾乎餐餐都有羊肉。(來源:張嘉哲)


高原訓練的體驗和台灣十分不同,需要花一段時間適應當地地形氣候(圖片來源:張嘉哲)


移地訓練與外界選手的刺激與交流

老鄧提到,在青海住宿地方是訓練基地的宿舍,在這裡會遇到來自其他地方的運動員,像是香港以及大陸其他省份的隊伍,大家會互相交流;梁哲睿提到,這也是他最期待的部分,因為競走在台灣是個很新的項目,從推行開始在台灣最多也才 10 年左右的時間,在大比賽如全運會、全中運列為正式項目,也僅有 5 年而已,傳統在台灣一般競走的訓練多是藉由看影片或長跑的訓練,並沒有一個很確定或很正確的訓練方式;中國競走項目不管在奧運或是其他競走比賽上是世界前三名的頂尖水準,梁哲睿認真地說中國選手強大的程度是,連中國的女選手他都無法跟上的那種境界。也因此想去看看這麼強的世界冠軍是如何進行有系統的科學化訓練,進而提升訓練品質與成績。


希望汲取海外一流選手的訓練經驗,是這群運動員的共同心願!(圖片來源:張嘉哲)


難忘的煤渣跑道訓練經驗

訓練內容會有變化的,針對不同的肌群與訓練目的,有山路、公路、一般的跑道,有時會跑一些原始的地形,路徑都是高低不平的不整地,類似越野跑的感覺,老鄧在去年青海多巴的移地訓練中,比較印象深刻的是在煤渣跑道上訓練,煤渣跑道和平常的田徑場跑道一樣,400 公尺一圈,只不過上面鋪著的是黑黑的煤渣,跑起來腳踝需要費比較多力去支撐平衡,有可能會比較容易扭到腳,但對於訓練小肌群與踝關節穩定度有很大幫助,比較有趣的是,跑完臉不會變黑,但是腳會變黑,因為上面會黏滿黑黑的灰渣。


難忘的煤渣跑道訓練經驗。(來源:張嘉哲)


移地訓練後的進步

一般在台灣,暑假的訓練安排,因為天氣炎熱,比較少跑長距離,訓練重點主要放在體能上的鍛鍊,所以進步的幅度也會比較有限。老鄧在去年親身試法過移地訓練後,回來明顯感受到體能的進步,以前週末跑貓空每次進行 20 公里的訓練,大概在 16 公里時就會沒力,但在經過移地訓練後,跑完 20 公里體力還綽綽有餘!


在台灣,暑假因為天氣炎熱,較少跑長距離,訓練重點主要放在體能上的鍛鍊,所以進步的幅度也會比較有限。(圖片來源:張嘉哲)


經過移地訓練後,老鄧(中)體力大大提升!(圖片來源:張嘉哲)


兩位運動員一致認為雖然移地訓練需要花不少經費與時間,但確實是值得投資的項目,一方面在台灣訓練久了,會缺乏新鮮感,進步或許有限,把移地訓練當作對自己的突破,看看不同的訓練方式,畢竟大學只有4年,趁能出去看看的時候,趕快把握機會,不然等到大學畢業 開始當教練或體育老師的時候,然後才去看國外的訓練方法,這跟親身體悟到,又是不一樣的東西。雖然或許會遇到出國經費籌措困難,但梁哲睿帶著堅毅的眼神說:「如果你真的很想做一件事,只要是正確的事就會有很多人來幫你。」如同長跑路線上,選手必須一一克服環境、體能又或是裝備等障礙,才能順利跑進終點。


雖然移地訓練需要花不少經費與時間,但確實是值得投資的項目。(圖片來源:張嘉哲)


我們祝福這群「走出台灣」的運動員,在這次的移地訓練的過程中能一切順利,收穫滿滿,也期待他們藉由移地訓練看得更廣更加茁壯,並帶回更多不同的經驗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