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馬】全城街馬:渣馬以外的盛事選擇

Innie Ccy
發表於2015/02/17
1,467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圖片來源:Innie)


完成第五個10K賽事,第一次真正夠力跑畢全程,中途除了飲水那陣子,完全沒有停下來。:) 其實這陣子沒有跑步初期隔日練跑那樣勤力,常常一星期才跑一兩天,反而讓肌肉有充份休息,一口氣跑10公里都仲有貨。

「RunOurCity全城街馬」的「香港街馬@九龍東」,今年已是第二年舉辦。去年首辦時,我尚未開始跑步,今年剛巧亦是我首次參與渣馬10K,兩個賽事給我的印象和實際賽後感,相較之下,對比尤為強烈。有關渣馬安排的種種爭議和我初次參賽的感想,另文詳述,這次先說說這個先天已令我有好感的新興賽事。

令我「未參賽,先加分」的主要原因,是九龍東這個地方。牛頭角、九龍灣和觀塘都帶給我很多美好又難忘的回憶,情意結相當深厚。得知全城街馬的賽事竟然就在這區內舉行,自是十分期待,不用再跑東廊、海濱長廊等千篇一律的賽道,也令我對賽事有更高期望。

雖然參賽經驗尚淺,但已很清楚自己不是hardcore跑手,不太追求突破個人最佳時間(即跑手常說的「破PB」),反而更重視每次比賽的過程、沿途看到的風景、感受到的氣氛等等很主觀的東西。起跑時間和地點也是我考慮是否參賽的關鍵,已經要天未亮起床,如果還要去到老遠、交通又不便的地方跑步,我不如把時間省下來在樓下公園自己跑個夠。

街馬在這兩方面很能滿足我的要求。堅持在八點半開跑,讓跑手有更充裕時間休息、網上預先登記乘搭免費穿梭巴士,到達交通並不便利的起跑處啟德郵輪碼頭,都是細心的安排。需知道,不少賽事都會在偏遠地點開跑,但並非所有賽事都有安排穿梭巴士服務,有些即使有提供,也要跑手另外購買乘車券,這對參賽者而言多少有點不是味兒。街馬於起跑時間及交通方面的安排看似微不足道,我相信其實是參考過其他賽事做法的成果,是嘗試體恤參賽者的表現。

今年以「玩具」為主題,其實我從報名到抵達集合處為止都沒有在意過。對跑步,我是個很沒情趣 / 很認真的人,所有帶點玩票性質或玩多過跑的賽事,我都有點抗拒。可能正因為沒有期望,參與後便有驚喜。郵輪碼頭不僅是集合處,也是嘉年華會場,場內佈置了很多可愛的吹氣公仔,不斷播放節奏輕快、非常切合跑步心情的經典兒歌(例如《超人的主題曲》和《問題天天都多》XD),的確很有親切感,令起跑前的心情加倍愉快。







(圖片來源:Innie)


跑手完賽後有熱食、熱可可供應,家人朋友就可在嘉年華會內消磨時間等待跑手歸來。今年還見不少跑手響應大會呼籲,悉心打扮,娛人娛己,我看著也很高興。這些都對宣揚「跑步不是小眾玩意」這訊息很能起到潛移默化作用。

跑手如我不會為花臣而跑,但從來沒有跑步習慣的人便往往需要一個誘因去開始。這個誘因可以源於一個巨變,也可以是因為覺得「跑步都好似幾好玩丫」而慢慢培養起來。場地所限,香港很多跑步賽事都是煞有介事地籌備,落雨收柴地結尾,跑手完賽接過補給品和紀念品、領過獎牌,便匆匆散band,跑手自己或者很有滿足感,但這份喜悅難以感染身邊人。為跑步賽事加點有趣後續,為跑手的家人朋友預留一點同歡的空間,跑步才能漸漸形成一種全民參與的風潮。







(圖片來源:Innie)


說回10公里賽事本身。雖然不用再跑東廊或海濱長廊,但街馬這條九龍東賽道,令寄望甚殷的我難免失望:



(圖片來源:Innie)


沿路安排了各式各樣的樂手表演,鋼琴、笛子、木結他小清新,甚至非洲鼓也有,安排的地點也見心思;各位義工啦啦隊亦絕無偷懶,遇到前面路段有障礙物,會高舉清晰提示,賣力提醒跑手注意,又一直拿著各式各樣有趣道具,落力叫喊加油,可以感受到他們是真心投入為跑手打氣的;而就算「只是」跑10公里,沿路水站、運動飲品、朱古力也絕不吝嗇,跑到七公里還有豆腐乾吃…… 對跑手的體貼可謂無可挑剔,然而這些都不足以彌補賽道太窄、始終只能在工業區內打轉而無法真正跑入鬧市、跑過給我種種深刻回憶之地的遺憾。當賽事的其中一個賣點,是可以跑過《志明與春嬌》裡主角散步的行人天橋,想深一層,其實有點可悲:不過一條天橋,已教跑手們沾沾自喜,我們又有沒有實現封路一天、全城跑馬的美好(或瘋狂)願景?


我的步速不快,附近的人大都不是追求超前的人了,但比賽途中還是有多次輕微碰撞,肘子碰肘子,到了最後兩公里賽道跟半馬組重疊,更因阻礙了部份衝線的半馬健兒而被喝令「跑得慢行開呀~」,跑得還蠻有顧慮的。



(圖片來源:Innie)


一個賽事有沒有重視參賽者的需要和感受,是能從每個細節直接察覺到的。可以肯定全城街馬的誠意和熱情滿分,縱有不足之處,也令人樂意期待它逐步改善,至少,它經驗尚淺,尚有很多改革創新的可能。當人人都對渣馬趨之若鶩,一席難求,也許全城街馬是另一個跑步盛事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