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測試】Mizuno Wave Sonic – 波浪動力源源不絕

艾頓
發表於2017/06/06
15,776次點閱
2人收藏
加入收藏

重量: 210克 / 7.7安士(Size : US9 / EU42 / JP27)

腳跟厚度:21 mm

腳掌厚度:17 mm

鞋底落差:4 mm

鞋楦:D

貼腳程度:偏窄


Wave Sonic 是 Mizuno 競速鞋家族的最新成員,將近年盛行的 Natural Running 觀念與 Mizuno 的特性融合,創造了與以往 Mizuno 跑鞋不同的跑步體驗,廠方介紹它適合從五公里比賽到速度鍛煉,是一雙多用途的跑鞋。

剛好筆者手上也有一雙第一代的 wave emperor,兩款鞋也是低矮流線設計,以速度為主。正好拿來做一個對比。


吸震及反應

Wave Sonic 整片中底用上了 U4ic 的加強版 U4icX,廠方的數據是比原先 U4ic 多了 7% 的回彈能力。筆者從家裡跑到運動場再跑了課 Tempo,發覺比起 U4ic 中底多了一種軟彈的感覺,亦較易屈曲。因為始終是薄底設計,不要期望 Wave Sonic 有超強的吸震能力,但它卻在吸震與反應之間取得很討好的平衡。經過反覆測試,落腳時腳掌感有少許軟彈,但又不會有絲毫陷落的感覺,所以翻步很快,相信對速度練習很有幫助。


抓地能力

整片外底用上 X10 耐磨橡膠,花紋是雙向箭咀形態,能應對不同的路面,我也試過跑在濕了的水泥地面,發覺抓地能力也算不錯,所以很適合在街道上練習。X10 橡膠的耐用性也不用懷疑。


靈活度 vs 穩定性

從 Wave Sonic 外表看不見 wave 立體膠片,其實叫得做 Wave Sonic 當然會用上了 Wave 技術,只是 Mizuno 把它縮細了並內嵌在中底之中,令 Wave Sonic 相對其他 Mizuno 跑鞋有更大的靈活度,加上鞋底高低落差只有 4 mm,腳掌著地的重心少不免會移前,Mizuno 便把 wave 移至中橋位置,以配合它 Natural Running 的佈局。


雖然說 Wave Sonic 的穩定性不如其他 Mizuno 跑鞋,也只是相對已而。Wave Sonic 中底的韌性也提供了有足夠的穩定性。鞋跟托相當堅韌之外,也包裹著整個足踝,提供很好的保護。鞋身主要是一塊雙層網布,但 Mizuno 在內側再加了一個加固層,包括加固帶及以膠膜加固了的網布,而鞋櫳內亦有一塊軟布料連接中底與鞋舌。足弓有適當支撐之外亦有適當的舒服感覺。

與其他品牌的 Natural Running 類跑鞋的做法不同,Mizuno 在 Wave Sonic 上也保留了必要的穩定性設計。


舒適

舒適一向是 Mizuno 的強項。在 Wave Sonic 上,鞋身前半部是一體式雙層網布,透氣軟熟舒適,加上是無縫設計,不會有線頭刮腳的可能。鞋跟托外包了一層厚薄適中的軟墊,令舒服的感覺提升了。鞋櫳偏窄,腳趾空間感一般,整體而言,前掌的包覆感很強,在短途衝刺時,把整對腳掌牢牢地包好,這無疑是優點,但是當在練習長課的中後段,腳掌多多少少也會脹大,此時前掌卻有機會感覺有點擠。



總結

Wave Sonic 只有210克的重量,低矮流線的設計,敏銳的路面反應,是一貫競速型的跑鞋。加上Mizuno 在她的舒適造工之中,滲入了 Natural Running 的跑步概念,令 Wave Sonic 在 Mizuno 家族之中有獨特的地位,它可以配搭其他戰鞋作為速度課的練習鞋,也很適合出戰10公里內的道路長跑。



評分

前掌吸震:5.5

後掌吸震:6.5

穩定性:6.5

舒適性:8

抓地能力:7

重量:7.5

延伸閱讀

PUMA Speed Ignite NETFIT – 貼服之王

PUMA IGNITE Dual 緩衝與靈活的共鳴

On Cloudventure - 跑在雲上的科技

Merrell Agility Peak Flex - 誰說靈活的不能穩定
Hoka One One Clayton 2 - 嘆住來跑 · 跑住來嘆

Salomon Sonic Pro 2 - 不著痕跡的完美進化

adidas adizero Boston 6 – 寓賽於操不二之選 

Brooks Caldera – 全地形長程奔襲的絕配

Saucony Triumph ISO 2 - 為舒適重新定義

Merrell Trail Crusher - 短途越野的多面手

Mizuno Wave Rider 20 - 無與倫比的舒適

黑白魂 – Asics SKYSENSOR GLIDE 4 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