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叔特稿】請把顧拜旦獎頒給她倆

蝦叔
發表於2016/08/18
5,482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圖片來源:reuters)

奧運女子5000公尺預賽中,美國選手德高絲諾(Abbey D'Agostino)與紐西蘭選手堪寶蓮(Nikki Hamblin)賽場中絆倒後相互攙扶的影片不停給轉載。雖然二人包尾而回,但賽會決定准予兩人進入決賽。可惜,最新消息傳出,德高絲諾膝傷太劇,始終還是無緣決賽。在此,蝦叔衷心希望賽會能將顧拜旦獎牌(Pierre de Coubertin medal)頒予她倆。

顧拜旦是誰?論背景,他「離地」非常,是個出生於19世紀,不吃人間煙火的法國貴族。他酷愛運動,同時也醉心鑽研歷史。1881年,考古學家在希臘發掘出古代奧運會的文物遺址,使顧拜旦對奧運歷史興趣日濃,最終甚至提倡復興奧運。最終,現代奧運會在他大力鼓吹之下,於1894年在希臘辦了起來,自此四年一屆,直到今天。

大家今天非常熟悉的奧運五環標誌,其實也概念也出自顧拜旦,故他被後世尊為「現代奧運之父」。後來在1964年,國際奧委會決定設立「顧拜旦獎」,將之頒予展現體育精神的運動員,以資紀念。

首位得獎者,是追頒予德國跳遠名將魯茲朗(Lutz Long)。這位好手,就是1936年慕尼黑奧運在跳遠輸了給美國傳奇歐文斯(Jesse Owens)只得銀牌的那位。他當年身為納粹德國代表,賽場上卻君子地提示歐文斯如何避免犯規,故事今已廣為傳誦,早前上映的電影《美國飛人》(Race)就將這動人一幕重現。(忍不住說句:這齣佳作非常值得一看,尤其是那些常說「體育與政治無關」的那些朋友,有空不妨看看。有心的話,更可google一下魯茲朗的下場。)


1936慕尼黑奧運經典一幕(圖片來源:spiegel.de)

在馬拉松世界,有兩位名宿也得過顧拜旦獎。第一個是蝦叔上篇剛寫完的捷克傳奇沙道柏(Emil Zátopek),另一位則是今屆里約奧運開幕禮上點燃聖火的巴西跑手尼馬(Vanderlei Cordeiro de Lima)。在2004雅典奧運,尼馬在領先情況下意外給醉酒鬧事觀眾攔住導致最終失落金牌的片段,至今網上仍可搜到,觀之仍然教人心碎。


巴西跑手尼馬獲頒顧拜旦獎(圖片來源:gazetapress)

跑步的人都知道,單是突破自己個人最佳時間已不容易。要使自己能躋身奧運,運動員所付出的努力更是外人難以想像。但在這個不容有失的情況下,我們慶幸尚能看到德高絲諾與堪寶蓮無分國界,放下一時個人得失的大愛精神。這份在今天愈見稀罕的人性光輝,實在值得國際奧委對她倆奉上一面顧拜旦獎牌,以示表揚。

身在香港,當聽到有人認為體育無經濟貢獻,有人視奧運如賽馬,甚至有人貶稱運動員為「瞀里」時,看到德高絲諾與堪寶蓮這溫暖一幕,實在格外欣慰。世界,原來還不至於那麼絕望不堪。

伸延閱讀

【蝦叔周報】這個錶面故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