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馬】台灣跑手如何「唱衰」渣馬

小童
發表於2015/01/20
1,161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渣馬後這兩周,Facebook流傳兩篇台灣跑手寫的渣馬記,一篇是運動筆記網站的《阿母我出國比賽了》,另一篇是don1don.com的《2014 香港渣馬記》。園丁批評渣馬沒有新意,不如看看台灣資深跑手又怎樣看渣馬。


《阿母》的作者是Sub 6的跑手,引述如下:

「選手須知上說25公里會有巧克力跟香蕉,可是都沒看到啊!只有在30公里搶到一根香蕉,肚子好餓全身發軟還捨不得一次吃完,因為不知道下一根香蕉哪裡才會出現!?結果,真的只吃到一根香蕉就撐完42公里了。」


「經過香港渣打馬才發現能夠在台灣跑馬拉松真的太幸福了,除了各式各樣充滿主題性的路跑,還有各地特色的在地美食,最重要的是當地居民熱情滿滿的加油聲,以後我都會抱著感恩的心吃下每樣補給品、完成每場路跑的。」


《2014香港渣馬記》的作者是Sub 4的跑手。跑步見識更廣、更專業的作者,第一次來渣馬已一針見血指出問題,引述如下:

「報名時不用提出成績證明,所以也不用想太多,除非要刻意等待1、2組開放報名,否則當然是先搶先贏,總之有報到比較重要吧。」


「賽前一晚經過尖沙咀時,看到主辦單位立了一面『超過7萬人為信念起步』的倒數計時看板,當時想到的是再過8小時46分就要和7萬多人一起塞在路上,參賽人數多到這種程度?興奮的只有主辦單位吧。」


「香港的跑友和我說,他們覺得渣馬的路線不好,這樣的路線不能代表香港,香港不是都是高架和海底隧道,我認同,就像台北市不是只有河濱和國道一樣。」


「23K進入長青隧道,這時沒有和折返的跑者對衝路了,狀況稍微舒緩一些,不過依然是塞,半馬之後這麼塞的馬拉松,這回算是首見了。」


「雖然這裡已經出了隧道,但路邊其實很冷清,不算是鬧區,許多路段也不太方便站人,加油的群眾非常的少,等到41K後才進入真正的鬧區,熱鬧的商圈裡擠滿了圍觀的群眾,這裡才開始有城市馬拉松的氛圍,不過活動已經快結束了。」


「主辦單位算出來的'人流'極限值,我想應該就是'超過7萬人'吧,問題是這樣做,對大部份的市民跑者而言品質何在呢?」


「聽說路上會有少量的香蕉,不過真的沒看到,跑渣馬補給請靠自己。」


「獨特的海景和跑橋、跑隧道、跑公路的把人當車用之賽道規劃也是值得一試的。但誠如香港跑友認為的賽道規劃不具香港城市馬拉松之代表性,42K的路程,大約只有2K會看到'市民',所以,是否要跑第2次,就看個人喜好了。」


「香港渣馬要申請金牌賽事認證的部份,只要合乎IAAF的各項規定,自是金牌賽事無誤,但其他的部份就只是在考量活動最大的利益而非跑者最大的利益,這點我覺得是非常可惜的。」


「當我在維多利亞公園收完操、換完衣服、吃完東西準備離開會場時,時間已經超過5個小時了,這時看到挑戰組的藍色寄物袋還是擺了滿滿一地時,我真的覺得香港渣馬的報名方式及分組起跑,真的有很大的問題!」


台灣跑手來到才發現,渣馬是屬於另一個世界的比賽,與他們認知的大城市馬拉松有很大分別,更像是國道馬拉松(台灣稱高速公路為國道),也不是一個一定要再參加的比賽。


當日本、台灣的比賽,無論在氣氛、賽道規劃、還是主辦者的心思都不斷進步,歷史更悠久的渣馬連鎖國閉關的腐敗滿清也不如,渣馬多年來只在閉門造車,無視國外比賽的船堅炮利,連洋務運動也懶得去搞,最關心的不過是如何把更多人塞進賽道中,如抽鴉片自瀆般沉溺於人數創新高。


全世界大概也只有渣馬,會打壓路邊派食物給跑手的熱心人士,完全反映田總諸公仍活在女人纏小足的三妻四妾年代,塔利班腦筋與現代馬拉松完全脫節。


可惜還有不少義和團跑膠,仍抱著「香港人不能唱衰香港比賽」、「香港人一定要支持香港比賽」的封建小農愚忠思想而盲挺渣馬,將渣馬不近人情的落伍安排,視之為香港本土的特色;將渣馬寧可捐出食物也不給跑手香蕉的刻薄,等同於「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光榮挑戰;無論安排怎樣不合理,運動員只能抱著「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精神,全盤接受賽會的安排而不能抗議、埋怨和批評,罷跑更是冒天下之大不諱。


對於這些跑膠,馬拉松比賽只是個人砌時間的舞台,他們只關注報名費收多少?搶不搶到報名?跑幾多成績?但漠不關心輪椅運動員的待遇,更不覺得馬拉松有需要全民參與。


更甚是,這些站在強者高地的跑膠,往往「王敏超上身斥責呂品韜」般,反過來揶揄有怨言的跑手不懂檢討,只懂批評而不用心練習,列舉其他支持的意見反擊,努力幫渣馬這道高牆擋雞蛋,但卻從來不用同一尺度,質疑渣馬是否用心辦?是否有資格辦比賽?這種「蘇錦樑盲撐自由行貢獻」式的縱容,令渣馬繼續粗疏、是是旦旦、不思進取和歧視輪椅運動員。


有怎樣的跑手,就有怎樣的比賽,改革渣馬,由教育跑手開始。


延伸閱讀:《阿母我出國比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