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開跑第一步 找到雙腳的最佳夥伴

發表於2015/10/29
9,521次點閱
4人收藏
加入收藏

該怎麼選擇屬於自己的跑鞋呢?想必每位跑者都曾問過這樣的問題;每次走進鞋店,百百種的跑鞋陳列在眼前時,心想:接下來的日子裡,「它」可是要跟我相處每一腳步、每一腳印的好夥伴,所以必須選擇屬於我那個「它」。


當然跑鞋的選擇,沒有絕對的「對」與「錯」,而是必須依據自己的「適性」來作選擇,這「適性」可能是指跑者的能力或者腳型;每當在選擇自己專屬跑鞋時,可以掌握兩大重點,作為與雙腳與跑鞋點下「鴛鴦譜」的依據。



(圖片來源:adidas)


怎麼選擇雙腳的好夥伴呢?

首先是「尺寸

跑鞋的尺寸,絕對是跑者考量的重點,因為尺寸的選擇,將直接性的影響跑者駕馭鞋子的順暢程度,因此跑鞋的「長度」與「寬度」將是重要的評估指標。我們在試鞋的時候,可以掌握以下步驟:


1. 在午後試鞋

由於人體生理因素的關係,腳掌在中午過後會較為脹大,因此跑者在午後試鞋,以保留適當的預留空間,避免造成腳掌脹大後的不適與疼痛。


2. 一定要穿襪子

襪子除了防滑與降低摩擦的功能外,主要是提高腳掌與跑鞋的密合度,因此穿著襪子試鞋,可較精準的掌握腳掌與跑鞋的契合程度。


3. 繫鞋帶,並留一指的距離

跑者在著鞋後,一定要繫上鞋帶,才會有較精準的「感覺」;而試鞋的同時,腳跟必須抵住鞋跟,腳尖須與鞋尖留有一根指頭的距離(並非腳跟與鞋跟),如此可降低跑者在跑步時,腳尖與鞋尖的摩擦機會。


最後最重要的,是跑者必須親身來試鞋,因為即使是腳掌尺寸相似的兩個人,每個人的腳形結構、個人感覺都會有所不同,所以建議每位跑者必須現場來測試與感受,才能找到雙腳最佳的夥伴。

 

再來就是跑者的「類型」需求

當然跑者的需求類型,也是跑鞋選擇的主要考量;市面跑鞋大致分為 3 大類型:


1. 慢跑鞋

慢跑鞋是每位入門跑者的首選,它的特點在於鞋內包覆較足、鞋底較厚、鞋重相對也較重(200-300 g),主要是因為鞋中底加厚,可輔助性地避免小腿過度負荷而造成疲勞,並降低傷害發生,如下列幾種:



adistar boost m(圖片來源:adidas)



energy boost ESM(圖片來源:adidas)



supernova glide boost(圖片來源:adidas)



supernova sequence boost(圖片來源:adidas)


2. 比賽專用鞋

比賽專用鞋的話,跑者已具有一定的體能與技術,且因應跑者的長距離所需,因此鞋體設計較輕盈(200g以下),且鞋底較薄、鞋面較貼,讓跑者的步頻可較為輕快且省力,如下列幾種:



adizero takumi Sen(圖片來源:adidas)



adizero takumi Ren(圖片來源:adidas)



adizero adios boost 2(圖片來源:adidas)



adizero boston boost 5(圖片來源:adidas)



3. 越野跑鞋

越野鞋的設計,主要是讓跑者可以克服各種崎嶇地形,因此鞋內較薄貼,鞋底紋路較深且較柔軟,以確保跑者在各種環境條件下,步伐控制能較為流暢。


跑鞋的類型與跑者的需求,將會影響鞋款的選擇,剛入門的跑者,會傾向試用慢跑鞋居多;當跑者體能、肌(耐)力水準提升時,就可以選擇較輕盈與薄貼的鞋款,便於跑者操控,如下列幾款:



adistar raven boost(圖片來源:adidas)



adizero xt boost(圖片來源:adidas)



response tr boost boot(圖片來源:adidas)



response tr boost thunder(圖片來源:adidas)

 

好夥伴怎麼幫助我們呢?

既然跑鞋是跑者雙腳的好夥伴,那它們能怎麼幫助跑者來追求佳績呢?跑鞋的功能可以分為 2 類:


1. 避震型(或稱緩衝型/一般型)

跑鞋主要是能吸收雙腳與地面碰撞的力量,此避震效果可適度的保護腳掌與腳踝,許多跑者在腳掌著地時,大多是以腳掌外緣接觸地面,之後才順勢轉進腳掌內側,這個動作過程稱為「內旋」;因此許多跑者長見發現鞋底磨損情形,幾乎是以腳側外緣為主,所以,大多跑鞋會加強前足躬的厚度,以提高防止內旋動作所造成的震盪與磨損情形,進而保護腳掌。



避震型跑鞋(圖片來源:adidas)


2. 穩定型(或稱支撐型/動作控制型)

跑鞋另一項的功能,為提供跑者每一步伐的輔助與支撐,使腳踝推蹬動作得以較為順暢,因此有些跑者在內旋動作較大時,腳掌內側的支撐需求也隨之增加,因此鞋款的設計會依據跑者足躬的設計,加強對腳掌內緣的支撐輔助,以便於腳掌動作的控制。


穩定型(或稱支撐型/動作控制型)的功能,是針對內旋動作較大的跑者所考量,因此是在以避震效果的前提下,而加強對前腳掌內側的支撐;所以跑者也可以依據過往鞋底的磨損情形,作為鞋款試鞋的考量因素。



穩定型跑鞋(圖片來源:adidas)

 

憑自己的感覺 來挑選好夥伴

有些跑者會因為「腳形」來選擇跑鞋,但腳形並非是選鞋的全然指標,個人的體能(肌力、肌內力…)、動作、主觀感覺等,都會影響著個人與跑鞋的契合度。因此建議每位跑者,必須親自挑選「屬於自己雙腳的夥伴」,才是最真實、最正確的選擇。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跑鞋能讓跑者的每一步猶如蜻蜓點水一般,希望在開跑第一步前,每位跑者都能擁有一個好夥伴;因此,選擇自己最正確的夥伴作搭擋,才能放心邁開屬於自己正確的第一步。



以上文章由 adidas 贊助刊出。



備戰香港馬拉松,看這裡就夠!從訓練計劃到挑跑鞋小貼士,讓你輕鬆完賽,安全又愉快。




*跑步知識 盡在運動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