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學】C朗身體年齡20歲,背後是如何計算?

Eric Poon
發表於2018/07/27
16,394次點閱
人收藏
加入收藏

現年33歲的葡萄牙球星C朗拿度近期人氣旺盛,近日加盟新球會祖雲達斯所作的體測顯示其脂肪比率只有7%,肌肉量則達50%,較一般職業足球員為佳。本地不少媒體更清一色引用國外報道指他的身體年齡只有20歲,但大家又知道這個數字背後是如何計算出來嗎?

(33歲的C朗。圖片來源: Pinterest)


(20歲時的C朗。 圖片來源: Pic-Artist.com)


認識生物年齡 (Biological Age)

 生物年齡是一個近年運動醫療界逐漸流行的概念,用以評估個人的健康狀況。簡單來說,人體各個系統和器官都會隨著年紀而改變 (尤其步入中年後會逐漸衰退),而生物年齡則把一個人的某項/多項健康風險指標跟相同年齡群組的「正常值」作比較 (Age-based Risk Calculators)。若生物年齡比真實年齡小,則代表身體的該指標值較同齡人士佳,屬理想健康。反之,若比真實年齡大,則可能反映有較高健康風險,需小心注意。


常見的生物年齡指標

事實上,生物年齡的概念頗為籠統,坊間目前並沒有統一標準或公式去釐定那些指標才最適合。較常見的指標為基礎代謝率 (Basal Metabolic Age, BMR),這是人體維持基本身體功能所需的最少能量。在相同年齡下,若體脂比率越低而肌肉量越高,BMR 一般也越高,所得出的生物年齡也越年輕。使用BMR作指標的年齡又稱 「代謝年齡」(Metabolic Age),坊間很多大型體脂測量磅也提供以上估算。(根據意大利球評家Matteo Bonetti最先公布的C朗體測數字,相信內裡宣稱的20歲正是透過上述代謝指標得出。)

 (圖片來源: Twitter)

(圖片來源: Tanita)


除了BMR外,坊間一些生物年齡公式也有機會用上其他指標,包括膽固醇指數、血糖、血壓、運動量、心肺功能、骨質密度、睡眠質量和飲食營養分佈,甚至更深入的細胞組織分析等,用來估算測試者的健康狀況。較常聽到的例子就如心臟年齡、血管年齡、肺部年齡和骨質年齡等。


大眾健康推廣的應用

生物年齡除了可評估運動員的體格外,更常見的做法是用作大眾健康風險評估和推廣。


澳洲悉尼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Dr. Carissa Bonner 最近撰文指出,生物年齡分析某程度上是一種行為心理學伎倆,用來警惕大眾對健康的關注。現時全球各地生活習慣和肥胖問題嚴重,但普羅大眾未必能從眾多種醫療測試中清楚意識到自己的整體健康狀況。反而,透過一個簡單的年齡數字,大眾卻能瞬間了解到自己的問題嚴重性,從而作出深刻反省。(詳見: https://bit.ly/2stD4Rf)


舉例說,英國廣播公司 (BBC)早前便拍攝了一輯節目《How to Stay Young》,邀請受訪者在一群運動醫療專家協助下接受23種不同的健康測試,然後逐一分析結果,最後即場在攝影廠揭曉他們的綜合生物年齡。許多測試者起初對各項獨立指標都不以為然,但到最後一刻得悉自己的「年齡」遠比想像中「衰老」後,均顯得極度錯愕。其中一名49歲男參加者看見螢幕顯示自己為「92歲」後,更激動得即時哭了出來,可見這數字是如何敏感和震懾人心。節目隨後便講述這班參加者如何從沮喪中發憤嘗試改善生活習慣以「逆轉年齡」,同時讓觀眾反思健康的重要性和有效推廣行為改變的方法。

(BBC短片: https://www.bbc.co.uk/programmes/p05hcjjd)


得出來的數字準確嗎?

這相信都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但答案確實值得商榷。正如上述提及,生物年齡本身並沒有統一標準公式,研究基礎有限,各間醫療機構可以用上截然不同的指標去作估算 ,並且因商業機密緣故甚少對外公布計算法則,故此我們根本難以作交叉比較。此外,公式得出的參數都是跟相同年齡的「正常值」對比,但如何界定「正常」,往往存有灰色地帶。過往亦曾發生許多不良銷售個案,有健康醫療相關公司利用生物年齡數字作出未經科學證實的誇大誤導陳述,令客戶處於驚惶狀態下購買大量不必要的健康產品或服務。由此可見,若錯誤理解數據,造成的後果可大可小,大眾必須小心注意。


總結及建議

總括而言,生物年齡是一個簡單快捷的指標去估算個人的身體代謝健康狀況,讓我們更有動力作出正面生活習慣改變,保持「青春」。然而,不同方法和公式的準確度存有參差,解讀數據時應保持謹慎,並清楚理解每個指標背後的含義,避免只從單一角度分析。年齡數字亦只宜當作參考,不應盲目盡信。如對任何指標有疑問,建議當面向真正具醫療背景的專業人員查詢,對症下藥。


希望以上介紹能讓大家認識生物年齡背後的概念。不知大家又覺得自己的身體年齡是多少呢? 


(p.s. 至於有關C朗的競技相關體測數據,例如速度、爆發力、敏捷性、反應、預測判斷力和技術,讀者們不妨參考以下紀錄片,內裏有C朗跟其他職業運動員的比較,拍攝方法頗為有趣。)


撰文: Eric Poon (運動科學博士生,香港大學理學士(一級榮譽), 雙主修運動科學及食物營養系,認可體能訓練專家 NSCA-CSCS,運動生理學家 ACSM-EPC)


延伸閱讀

看足球員跑出好身材

6種測量Body Fat %方法比較

歲月 如何侵蝕你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