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水一戰2018】再一次跨越自己 - 30K的挑戰

發表於2018/03/22
2,551次點閱
人收藏
加入收藏

去年(2017年)我第一次參加《揹水一戰》,這是一個很不一樣的越野跑賽事,其特別之處是要揹起4.5公升的食水,以大會指定的竹籃揹著,用雙腳完成指定的15公里或30公里賽程,以體驗山區農民缺乏食水、日日為食水攀山越嶺而奔波的苦況,提醒自己要好好珍惜食水資源。我當時參加的是15公里「奪標組」,最後用了2小時5分鐘完成賽事。


自問這次成績十分滿意,對山賽(越野跑)的熱愛亦從此越來越濃厚,因此在2017-2018年度賽季,先後報了3場山賽,前兩場為《苗圃挑戰12小時》及《迷你四徑》(麥理浩徑站),前者更是首次參加20公里以上的賽事(26公里),也取得不俗的成績(用了5小時半完成)。來到今個跑季第三場報名的山賽,也是我今年跑季的煞科戰《揹水一戰2018》,在去年報名時,已決定將賽程加碼,參加30公里的「奪標組」,更進一步跨越自己。


有人說,參加山賽的跑友,會愈跑愈上癮,這話的確沒有錯,尤其在我去年底完成廣州馬拉松(半馬)後,已步署下一年會否挑戰首個全馬。最終決定,若今年成功挑戰《揹水一戰》30公里,下一賽季就會決定跑首個全馬賽事!早前分兩段試了大部份路段,推算可以在6小時內完成,就以6小時為今次《揹水一戰》完賽目標。


準備出發,誓必克服難關!


準備出發(左一為山界好友Tommy Mok)


賽事在早上8時開始起步。起跑當天天氣較為多雲潮濕,不過尚算舒適,是相當合宜的跑山天氣。一如去年,起步後以穩定步伐,沿貝璐道上山,過了香港仔華人墳場後不久,就沿引水道慢跑,然後跑入港島徑3段的上斜路。


去年出戰的15公里賽道,在港島徑H026標距柱後不久,就沿港島徑右轉跑入越野小徑,今次我參加的30公里賽事(和今年新增的42公里賽事),就在這個分支位沿貝璐道一直跑上山,直至山頂的加列山道口。當揹起4.5公升的水前進時,基本上是不易跑上山的,而且之後計算過,單單這段2.3公里的斜路,連續爬升已經200多米,還要應付餘下超過20多公里的賽程呢!這樣上斜路的難度,我形容比攀上雞公嶺和大刀屻(環大帽山越野跑UTMT賽事必經賽道)更加難!


上到貝璐道近加列山道口,該處有第一個水站,剛好遇到大學同班同學Victor Lee(他也參加不少的路跑賽事)在斜路上當賽事拍攝,份外感到親切。

揹水跑上貝璐道大斜路,是體力的考驗


巧遇大學同學Victor Lee拍攝中


Victor Lee拍下作者出賽最美一刻!


離開水站後,便橫過加列山道天橋進入山頂路段。加列山道天橋又名渣甸橋,為香港第一座行車天橋,於1912年落成通車,為一級歷史建築物,已有過百年歷史。橋底的山頂道只容許高度不超過4米的車輛通行,所以自1960年山頂有巴士服務以來,中巴及其後的新巴,都為了應付這條天橋的高度限制,要特別購置矮身的雙層巴士行走往返山頂的巴士路線,因而大費周章。

渣甸橋


過了渣甸橋,便正式進入山頂,沿賓吉道(30公里賽道的最高點,海拔455米)、種植道向山頂廣場進發。《揹水一戰》正值每年初春舉行,山頂及維港一帶經常被大霧籠罩,加上賽事前數天曾經下雨,路面濕滑,增加了賽事的難度。不過相比上山頂一段的連續爬升,算是較易應付的。

由種植道可見白濛濛一片的中環及維港


山頂廣場的「綠皮」纜車


見到前面的纜車路軌(該處為山頂纜車的白加道站),就知道快抵達山頂廣場。在山頂廣場對出的空地,展出了一部當年的「綠皮」纜車。回家後查閱網上資料才知道,這款纜車自1959年起,接載往返山頂的居民及遊客接近30年,直至1989年才換成現時2卡車的全鋁製紅色纜車,可謂見證山頂交通的發展。


與此同時,在山頂廣場原來同時有一個步行籌款活動(後來才知道是第二屆「慈善活力健肝行」,由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主辦),而步行路線正是逆時針繞經盧吉道及夏力道一圈。這天,山頂真的好不熱鬧!


離開山頂廣場後,由該處直至香港仔郊野公園(香港仔上水塘)算是賽事上半場(30K賽道西段)的精華。山頂一段的港島徑1段,是遠眺維港景色的最佳地點,可惜當日因為維港大霧,只見白濛濛的雲海遮蓋山下的高樓大廈,不過這段路卻是十分好跑,跑手這時亦已開始分散,我可以輕鬆的向著夏力道的交界的檢查站(CP1)跑去。在該處當然是大吃大喝一番,然後才前往薄扶林水塘。

作者在盧吉道前進中


CP1檢查站(位於夏力道與盧吉道交界)


沿夏力道經克頓道落龍虎山


由夏力道檢查站起,先要沿克頓道跑下山,進入龍虎山郊野公園,再沿古道通往薄扶林水塘。該古道繞經龍虎山和西高山的西邊,沿途可遠眺薄扶林、大口環及數碼港一帶景色。不久該古道就接回港島徑1段,之後賽道就一直沿港島徑前進,直至H026標距柱(亦即是賽道開始後不久走過的貝璐道口)才暫時離開港島徑。


在港島徑H010-H015路段,就是薄扶林郊野公園的範圍,在濃密的密林中穿梭,心裡感受到逃離石屎森林的解脫,但途中又望見薄扶林一帶的高樓住宅,郊區原來與城市相隔這麼近。到達薄扶林水塘道,沿左側水務道路上了一小段路(港島徑2段),就見到在H015路標設置的水站,照樣,我也是大吃大喝一番,尤其麵包和水果吃得十分多。

薄扶林水塘的水站


離開H015標距柱後,要先上一段不太高的樓梯路段,跟著就一直是石屎路,直至H021標距柱後的緊急電話亭,因上落不太大,可以以穩定的速度跑走。在過了涼亭後不久(H022標距柱),就是港島徑2段中最險要的一段,這時自己身處懸崖傍邊,雖然這處景觀極佳,田灣、華富邨、海怡半島以至南丫島的「三支香」(發電廠煙囪)的景觀最清楚,但這時陽光向我們招手,天氣變得炎熱,沿這段山徑行走要步步為營(早前試路時,適值大風天氣,也是十分危險),加上後面又有不少跑手,為免阻碍跑手前進,只好放下這些美景,連一幅照片也沒有拍下。


無驚無險地過了這段懸崖路段,抵達引水道後,就一直沿引水道跑去,直至香港仔水塘。這段引水道下面就是田灣邨,沿途都有風景欣賞,不過本身較狹窄,所以要爬頭也不容易。直至見到跨越引水道的橋,就標誌完成港島徑2段,沿貝璐道(就是我們開頭上山的一段)逆走一小段後,就經左面的引水道跑入香港仔水塘道。

這條橋標誌30公里賽事的上半段賽道即將完結


入到香港仔水塘道,迎面見到不少15公里組別的跑手迎面而來,他們在踏上凱旋回歸終點的時候,我們這群30公里組別(及今年新增的42公里組別)的跑手們,還有未完成的賽程要走(這時已完成了約18公里賽程),一會兒我們還要返回這裡,凱旋結束旅程呢。


跑了大約19K,抵達了香港仔上水塘(燒烤區2號場)的檢查站(CP2),差不多是中午時份,只見檢查站內,人人補給,連我不例外,這刻拿手取個熱騰騰的杯麵來吃,麵包、水果更加是不在話下。當我在吃這些食物、回味上半場走過的路段的時候,也聽到有團隊參加者受傷,甚至要中途退出。我這刻覺得,每到檢查站我都有胃口吃東西,吃得才能走得,尤其首次挑戰30K公里的長途賽程,這絕對是能否順利完賽的關鍵。

香港仔水塘開餐是也!


香港仔上水塘,風景怡人


在檢查站拖拉一會後再次啟程,開始30K賽程的下半場(東段),這段先是跨過香港仔上水塘主壩,沿水塘南岸折入山徑,逆時針繞經班納山山腰後,就是又一大段的越野路。但這段路並不長,跟著就是轉入另一段引水道,這段引水道和先前港島徑H023-H025的引水道不同,可謂沒有風景可看,這些平淡路段令人感覺特別漫長。不過,這條引水道原來大有來頭,是著名的「金夫人馳馬徑」,以第十七任香港總督金文泰的夫人(Marie Penelope Rose)命名,相信是她於在任時曾經常在這條道路騎馬郊遊而得名。引水道的其中一段也屬港島徑範圍,位置大約由H041標距柱之後,直至H043標距柱之後約250米的一段。


跟著繼續沿引水道進入最後一段越野路段,只見四圍樹林密佈,路上也散滿枯樹,原來這是香港僅存的風水林「南風道林地」,該處保留了香港開埠初期便有的原生樹林,不僅有不少極具保育價值的植物,亦是香港錄得最多植物品種的地方,因此香港政府於1993年6月把林地定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林地的植物品種包括黃桐、刺果紫玉盤、柳葉茶等。就連興建港鐵南港島線時,往返金鐘至海洋公園的隧道,也要刻意避開這片林地。


早前我為這次《揹水一戰》試路,就是在這處(在賽道大約23.2K處)發現有塌樹仍未清理,試路後立即透過Facebook通知大會,大會回覆又很快,說會立即通知漁護署人員清理。比賽當日,大會在這路段上也有掛上絲帶和警示提醒跑手,這點的確值得一讚!


在這段林道走進其中,在密集的樹林中間穿過,仿似走過環大帽山越野跑(UTMT)最具特色的一段路段—燕岩竹林隧道,這是賽道中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路段。如燕岩竹林隧道一般,高聳的樹林令我們無法知道自己的位置,就在這時,一段樓梯出現,接上金夫人馳馬徑,跟著就是30K賽事最後的大佬—通往布力徑的「樓梯機」。去年參加《迷你四徑—麥理浩徑站》時,由城門水塘主壩上針山要上2000級「樓梯機」;雖然今次只有700級,不過由於是揹著4.5公升食水,在背重下的登山,顯得特別吃力,結果中途要停下數次休息,若不是中途見到打氣的標語,也難以完成這段短短500米的樓梯機路段,抵達布力徑,這處也是30公里賽事最後一個檢查站。

班納山麓眺鴨脷洲及港鐵南港島線鴨脷洲大橋


穿越南風道林地


由布力徑回望700級「樓梯機」


抵達布力徑檢查站,30公里跑手就直接沿布力徑西行,42公里跑手就繼續沿布力徑向東行,繞經畢拉山及渣甸山一圈後才返回布力徑西行。在這個檢查站,我再次吃下數件水果和三文治,這時內心想著,作為一個越野跑手,斜路對於我來說其實「冇有怕」,最要命的是「樓梯機」,因為相當吃力,很易消磨跑手的意志。跟著想起內子正在家中等著我歸來,當晚一齊吃日式放題慶祝,於是我二話不說,立即起程前赴終點。


這一段賽道(布力徑至香港仔郊野公園),去年《揹水一戰》15K賽事已經跑過,因此對路況也有一定認識,加上是石屎路,因此難度比之前的路段容易。到達布力徑近山頂道時,看著跑錶,可能因為之前布力徑「樓梯機」已扣掉大量體力和時間,很難做到5小時30分的目標,不過在6小時內完成仍是有可能的。因此,在香港仔水塘道的最後一段,就傾盡全力跑落去,不過其中一段斜度十分高,若貿然衝下去,一不留神又是摔得人仰馬翻,所以又要不時「煞制」。


過了這一段斜路,見到早前跑過的路口(30K賽道西段的香港仔上水塘入口),再看一次跑錶,我心想:「若果不加速,可能無法在6小時內完成。」於是忍著腳底痛楚,跑得幾多就幾多,最後100米更雙手舉起Pole,奮力地跑,哈哈,終於衝線了!


衝線後再看一次跑錶,原來……05:47:41I’ve made it!我終於成功在6小時內完成這場30K越野跑賽事了!(註:於6小時30分內完成賽事為《揹水一戰》42K的參賽資格)


賽後感想

這是我第一次出戰30公里的山賽(雖然實際上按跑錶計算,只有約28.9公里),是歷來參加賽事賽道距離最遠的(去年10月《苗圃挑戰12小時》才突破26公里),跑出成績也是十分滿意的,也是1年多前首次出戰山賽以來最漂亮的一仗。這個30K賽道,讓我踏足港島區不少以前未留意的郊野及山徑,十分享受比賽過程,更長的賽道,更讓我體驗山區農民日日為奔波的苦況,可謂別具意義。


吸收了去年處理竹籃及4.5公升食水的經驗,今年賽事也沒有出現去年水樽搖晃的情況,竹籃在放了水樽後,又有空間容納補給的水袋,讓我在有需要時取用水袋的運動飲品,能夠成功完賽,這是一個重要的關鍵。


今年大會在環保的工作上落足很多功夫,在檢查站均有清晰指示廢物分類,也沒有去年賽事有跑手投訴胡亂傾倒食水的事件,可見這個賽事正在不斷地進步。


不知道下年《揹水一戰》我會否「加碼」挑戰42公里,但經過今次賽事後,肯定了自己的耐力,決定2018-2019年新一個賽季,將會首次出戰全馬賽事!(暫定《廣州馬拉松2018》將成為我的初馬)甚至挑戰更長的越野跑賽事!


完成了《揹水一戰2018》,也標誌著我的2017-2018年賽季暫告一段落,展望2018-2019年賽季將會是對我更有挑戰、更有衝勁的一個賽季!再沒有任何的藉口,可以「怯」—「怯,你就會輸一世!

賽後作者留影


延伸閱讀

【大魚心得】TransLantau100 2018 後記

在零下47度的野外作賽 是在探索白色的地獄

跑進北極圈 - 零下二十度的越野賽 (預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