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心之所向身所往 突破馬拉松極限的名詞: Eliud Kipchoge

發表於2017/10/24
3,026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圖片來源:NIKE)


人類的馬拉松極限在哪裡? 1970年以前,這個極限是2小時10分,80-90年代,這個極限來到了2小時5分,而當2003年Paul Tergat以2:04:55,成為史上第一個跑進2:05大關的跑者後,這個極限悄悄地來到2:00:00,一個漂亮的整數,它靜靜地等待著,2:04、2:03、目前的世界紀錄2:02:57...期待有一位跑者破壞這個馬拉松運動的神話,締造下一個紊亂的數字,開啟長跑極限的新世代。


從1988 Belayneh Dinsamo 2:06:50到1998 Ronaldo da Costa 2:06:05再次突破、漫長的十年革命後,人類馬拉松最佳成績以每1-2年、偶爾幾個3年的速度不斷更新,最近的紀錄更是四年內破了三次,但自從2014 Dennis Kimetto在柏林首度推倒2:03高牆、締造2:02:57的成績後,挑戰極限的腳步慢了下來,15、16連續兩年都未有進展。


難道人類無法再次跨越這道鴻溝了嗎?


由左至右,Lelisa Desisa、Zersenay Tadese、Eliud Kipchoge(圖片來源:NIKE)


正當馬拉松突破兩小時的熱潮隨著紀錄停滯而消退,2016年底,Nike,不論在產品市場或賽場上都具有絕對指標性的運動品牌,毫無預期地宣布將於2017年進行 Breaking2、馬拉松破二計畫,號召旗下最具潛力與實績的三位馬拉松頂尖選手,透過科學團隊的協助,試圖探索當今人類在42.195距離中的體能極限。如此大膽的嘗試,不僅是馬拉松運動史上首例,也是第一次有跑者願意做這樣的挑戰,畢竟,在實驗的環境中,跑出的紀錄是不會被正式認可的,更可能因為極高強度的準備和實戰,影響未來的比賽、甚至現實收益,但這三位雀屏中選的跑者,肯亞籍的Eliud Kipchoge、衣索比亞Lelisa Desisa、以及厄立垂亞Zersenay Tadese決定放手一搏,給世界,也給自己一個突破極限的機會。

相關閱讀: 【新聞】 水到渠成 蓄勢待發的破二挑戰


(圖片來源:NIKE)


故事的結果圓滿嗎? 最後Eliud Kipchoge以2:00:25,25秒之差未能成功,其餘兩位跑者則相距甚遠,這樣的結果失敗嗎? 一點也不,如此前無古人的挑戰齊聚全球媒體與跑者目光,不分國籍、種族、品牌、立場,齊聲為這位史上第一個挑戰兩小時馬拉松極限的跑者喝采。


「現在我們離這個目標只剩下25秒了! 」 Kipchoge賽後的感言讓群眾動容,也看到了一位偉大跑者的風範與正面態度。

相關閱讀:【新聞】最遙遠的25秒 最接近的兩小時馬拉松


Kipchoge在Breaking2挑戰後順利地恢復並持續訓練,讓他於今年柏林馬拉松中再下一城,絲毫不見疲態,贏得生涯九場馬拉松的第八座桂冠,可說是攀上生涯巔峰,也讓人好奇這位從田徑五千公尺出身,早年並不特別亮眼的跑者,是如何成為史上最優秀的馬拉松選手? 而一路走來、其生涯唯一跟隨的教練Patrick Sang,又是如何扮演最佳推手、亦師亦友的角色,點亮Kipchoge燦爛的光輝?


由左至右,Patrick Sang、Eliud Kipchoge、Bernard Lagat(照片來源: 運動筆記)


在柏林馬拉松結束、2017賽季告一段落的時候,我們很幸運的,能和Eliud Kipchoge、他的教練Patrick Sang,以及身為美國頂尖田徑選手、卻願意協助Breaking2計畫為跑者破風的Bernard Lagat,從主觀和旁觀者的角度,來一窺今年這史無前例挑戰的心路歷程。


王者的特質

(照片來源: 運動筆記)


儘管Kipchoge已是史上最成功的馬拉松跑者之一,但內斂、謙遜的他,在場下絲毫沒有一點霸氣,他的話不多,但總是很專注地聆聽對方的話語,和Kipchoge交談的過程中,就可以感受到這位成功跑者的比賽風格: 寧靜以致遠,謀定而後動。


「身為教練,我看過無數「想要」成功的選手,但如果你沒有一顆堅毅的心,你不可能成功,我每年都會和許多選手交談、討論他們的目標,或是發掘一些有潛力的選手,我所關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感受他的心是否準備好了,你必須無比懷抱熱忱、無比堅定,Kipchoge正具備了這樣的特質。」身為Kipchoge生涯唯一跟隨的教練,Patrick Sang點出了一位成功選手最重要的特質: 堅毅的心。


(照片來源: 運動筆記)


Patrick補充道:「Kipchoge另一個大眾比較不知道的特點,是無私,他不會悶著頭只專注在自己的訓練、要求特殊待遇只怕影響自己,他在肯亞總是和團隊一起生活和練習,也樂於和年輕跑者分享經驗。」


我先前在肯亞訓練的時候,有機會到Kipchoge在Kaptagat的訓練營拜訪他,你一定想不到那邊是多麼簡陋,一張床,一個櫃子,兩人一室,鞋櫃和生活起居的簡單配件,就是這樣而已,以Kipchoge成功的地位與財富,可以在肯亞過優渥的生活,但他選擇和團隊一起,在重要賽事期間離開家人,專注於單純訓練的生活,也和訓練的夥伴與教練一起,同甘共苦,相互砥礪。


Bernard接著說:「你在場上很難不被他專注於勝利的態度與霸氣影響,他是一個真正的競技選手、一個鬥士,但回過頭來,他又十分謙虛,不會花時間在炫耀或留戀自己的成就,我認為這是很重要的特質,如此你才能持續專注於下一個層次的提升,並聆聽他人的建議,而不是停在原地。」


勇者無懼

你也許很好奇,破二計畫如此高難度、可能影響後續生涯或比賽、甚至根本沒人嘗試過、無法預期的挑戰,Kipchoge為什麼要嘗試? 其實,在收到詢問到決定的過程中,他和教練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思考,最後他知道,我準備好了,成為史上第一個馬拉松跑進兩小時的人類,捨我其誰。


Eliud Kipchoge在Breaking2四個月的調整後,以2:03:32贏得2017柏林馬冠軍(照片來源: 路透社)


「破二計畫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就是信心,有了這樣的嘗試,回到現實的馬拉松比賽,我覺得我具備了無比的信心,因為我離兩小時的極限,只剩下25秒。」Kipchoge雖然最後以2:00:25、25秒之差未能成功,但從他四個月後柏林馬拉松的表現來看,經過了這樣勇敢嘗試的洗禮,Kipchoge面對馬拉松賽事所具備的沉穩、從容、和自信,以及給對手的壓力,當今世上真的很難有跑者能出其右。


當你知道你身邊的對手,是一個曾經跑過2:00:25馬拉松的人,你能不緊張嗎?


回過頭來,Breaking2計畫中除了跑者本身,另一個舞台上的主角就是擔任配速角色、多達18人的團隊,這些配速跑者可非烏合之眾,都是一時之選的優秀選手,包括Bernard Lagat、Andrew Bumbalough、也有三位挑戰者平時在家鄉的訓練夥伴;團隊採取每4.8公里輪替位置與換手休息的策略,給予跑者最穩定的比賽節奏。


「配速也是我們選手比賽的一環,許多人也許會好奇為什麼我們要犧牲自己的訓練,舟車勞頓花時間飛到義大利去協助配速,對我來說,這是很好的學習與訓練機會,身為一個競技跑者,你在訓練的過程中就是去熟悉比賽目標的配速,然後去比賽,而在這麼高水準的破二挑戰下,要維持穩定的節奏並和伙伴保持一致的隊形,更要跑3-4趟,本身就是個很好的訓練,更不用說這件事情的意義,只要是跑者,我想都會期待自己能成為計畫成功的一環,盡力讓這個挑戰實現。」Bernard回答。


(照片來源: Nike)


「這次的配速有挑戰,但其實並不如大家想得那麼難,這並不是說要達成這個任務很簡單,而是因為我們有三位頂尖水準、渴望成功的跑者,有世界首屈一指的科學團隊,更重要的是,有全世界跑者的支持,而對pacer團隊而言,其中的成員都是深具經驗的跑者,對於比賽配速有一定的經驗,我們在賽前一週飛到Monza,適應團隊默契和天候,與挑戰者溝通,也因為大家都有一顆想要實現這個挑戰的熱忱,所以態度都戰戰兢兢,絲毫不鬆懈。」

相關閱讀: 兩小時馬拉松 要怎麼配速?


關於訓練

身為世界最頂尖的馬拉松教練之一,Patrick也分享了馬拉松訓練的關鍵:「你必須投入時間,馬拉松是一個需要長時間投入的運動,不論是練習或比賽,耐力、速度、肌力,是馬拉松訓練最重要的三個元素,你必須留給身體足夠的時間適應與成長,也讓心理做好準備。」一言以蔽之,寧靜以致遠,知道訓練的關鍵,隨後應著眼於持續的提升,而不是追求短期的躍進與成就。從歷史經驗來看,循序漸進、穩定發展的馬拉松跑者,多半能有穩定長遠的生涯,而一開始就表現極為亮眼的跑者,長期來看往往每況愈下,屢見不鮮,這樣的狀況,也忠實地印證了Patrick的觀點。


市民跑者們往往很重視訓練,總想知道怎麼練最有效,但卻常忽略恢復的重要,恢復是訓練之母,兩位世界級跑者也分享了他們在訓練和比賽之餘幫助身心恢復的良方。Kipchoge會規律地做運動按摩和冰水浴,並在強度訓練、尤其是大比賽後幾天,規律地做低強度的慢跑,而Bernard則會完全休息,身心皆然,可能做做別的運動,把身心抽離緊繃的訓練和比賽張力,沉澱後再出發,很重要的是,和你的教練持續溝通、討論與評估狀況,人往往是盲目的,教練從旁觀的角度,通常能掌握你的恢復狀況,做適當的調適與安排。


談到這裡,我不禁好奇地問Kipchoge,你在訓練或比賽中,有遭遇挫折的經驗嗎?


(照片來源: 運動筆記)


「我的挫折與困境都發生在訓練中,當我狀況不佳,或天氣不好,我又有訓練要做,有時候難免也是會有跑不好的時候,但即便練習跑得不好,我通常結束後就放下了,下次跑步又是個新的開始。當我上場比賽,一切雜念與挫折經驗都不會影響我,因為它們不曾存在我心。」


持盈保泰的秘訣

跑好一場比賽,對於菁英選手來說並不是那麼難,但持續跑好每一場比賽,就一點都不簡單,最好的例子,每年杜拜馬拉松一票2小時06分的新秀跑者,但在初馬之後還有所成就的,可能十位不到兩位。Kipchoge從2013年漢堡馬拉松以2:05:30贏得勝利後,生涯九場比賽贏了八場,事實上唯一輸的那場也跑出了個人生涯最佳,只是剛好碰到當年破世界紀錄的Wilson Kipsang,「關鍵在於持續,你必須認真地看待馬拉松、這個極需專業技能的運動,專注且持續地訓練。」


跑步沒有奇蹟,只有累績,這句跑者間口耳相傳的話並非是個玩笑,從Kipchoge身上全然體現。


原籍肯亞,2005年後開始代表美國出賽的Bernard Lagat,職業生涯可能比許多跑者的年紀都還要長久,但這位42歲的「老」將,似乎完全看不出一點歲月痕跡,去年他以41歲之姿,打破自己萬米的最佳紀錄(27:49.36),今年九月,在歐洲極具指標的Great North Run半馬賽中,也跑出生涯最快的半馬成績(1:03:02),究竟,Bernard如何讓競爭者讚嘆,「你是我的高中對手」?


(照片來源: 運動筆記)


「調整訓練,符合你當下的狀態,而不是死守一套原則,和自己的年齡或生活現實過不去;我早期是三千、五千的田徑選手,速度環繞了整個訓練核心,但隨著年紀漸增,我知道必須做些調整,所以我開始加入更多的耐力訓練,也把一部分的練習重心放在10k和半馬的比賽上,打造更好的耐力、培養更多的耐心,也讓我隨年齡退化的速度與爆發力得到補償,維持比賽水準,甚至在某些項目還跑得更好。」


「42歲不過是個數字,不要讓它決定你該是什麼樣子,我現在也受Patrick指導,我想我一定會跑馬拉松,但一定不可能跑進兩小時。哈哈。」


Bernard幽默地回答,不僅清楚地表達了他持盈保泰的訓練秘訣,也讓我們知道另一個關鍵: 赤子之心,保持熱忱,勇於嘗試,就像什麼也不懂、卻什麼都想玩的孩子,有源源不絕的體力和動機。


如果你心中有夢

每個人開始跑步的動機都不同,但跑了一段時間後,往往會在這條漫漫長路上逐漸形塑出渴望達成的目標與夢想,當夢想的初枝萌芽,我們該如何踏出第一步?  


「第一件事情就是重視你的生活,如果你要達成目標,正如我所言,持續規律的訓練,將能帶你走得更遠。」Kipchoge一句簡單的話語,充分反應了阻礙跑者通往成功的最大阻礙,尤其是一般民眾,朋友聚會、應酬交際、網路影劇,你願意為了夢想調整作息、飲食、與其他可能干預訓練品質的生活習慣嗎?


Bernard補充道「別讓半途出現的阻礙成為成功的絆腳石,對於大眾來說,要設立一個訓練計畫不是太困難,但困難的在於當其中出現變數,你如何應對? 在訓練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因為生活、受傷、各種外務而打亂了原本的預期與進度,這時候你應該專注如何調整,和後續的訓練與最終目標,而不是去思考因為這個阻礙所造成的影響,把焦點放在前進,你就會持續向前。」


(照片來源: 運動筆記)


如何才是一位成功的馬拉松跑者? 成績? 紀錄? 抑或名聲? 這些的確都是衡量成就的客觀因素,但我想它們都源自於跑者對這項運動的熱忱、專注、持續、和投入,有了這些特質,持之以恆,成功必能隨之而來,而這些跑者的特質與努力的過程,更往往是超乎成績之外,最令大眾所嚮往與感動的一面,也是馬拉松這項運動最可貴與令人敬佩的本質。


如果在現在這個時候,要找一個名詞來定義,何謂「成功的馬拉松跑者」?


我會說,Eliud Kipchoge。


延伸閱讀

無可撼動的當代霸主 Kipchoge柏林封王

【馬拉松Breaking-2】折解背後的運動科學

兩小時馬拉松 要怎麼配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