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叔周報】從運動,看見台灣

蝦叔
發表於2017/06/17
2,501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不幸墜機身亡。他的離去,大有運動員戰死沙場的況味。雖云悲壯,卻總不免令人扼腕痛心。


據報,為了追求更佳的拍攝品質,齊柏林不惜變賣房產。於是,我們才觀賞到《看見台灣》中令人屏息的絕美鏡頭。為了理想豁出去,齊柏林的熱血,並不比跑者遜色。


(圖片來源:「看見台灣」FB粉絲團)


橫看成嶺側成峰,觀看同一片土地,如若用上不同角度,自有不同體會。就像日本作家妹尾河童,以平面圖的形式表達他所觀看到的世界,就帶給了讀者與別不同的妙趣。同樣地,齊柏林的航拍,亦為觀眾帶來了一個觀看台灣的嶄新視覺。


齊柏林遇難消息傳出後,新聞片接連地把《看見台灣》的片段播出。看著,不禁就想起當天進在百老匯電影中心看此戲時的心情。同時,也少不免會想起自己親身遊歷台灣的幕幕片段。


到過台灣多少遍呢?坦白說,次數已開始記不牢了。但肯定,台灣是我最常到訪的外遊之地。最初幾遍,都如同一般港人那樣在士林夜市喝檸檬愛玉,吃當時香港還未有的豪大大雞排,然後就逛逛九份淡水西門町,每次也沒甚麼大分別。直至後來,開始把運動融於旅遊,終於看見了不一樣的台灣。


第一次體會,不是來自跑步,而是單車環台。記得當年看了套叫《練習曲》的電影,據聞此戲當年自命文青的都要去看。其內容,是講一個聽障學生揹起結他獨自踏單車環島。單是戲中那句「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熱血到不行,感召了無數人踏上環台之旅。至少,我就是其中一個。


當年環台的「英姿」(圖片來源:蝦叔)


在香港,我最遠的騎車紀錄就是由大圍踏到大埔(好像連大美督也沒到過),沒料到我最終能在九天完成了環台之旅。氣喘喘的踏上壽卡,領略清水斷崖的海風擦身而過,讓台東無盡的綠稻田映入眼簾,經歷了這一切,感覺就像電腦格式化後再重灌,我對台灣的印象亦徹底地更新了。


那次旅程,有幸與一班香港跑界高人共遊,也間接使我對跑步的興趣增濃。沒多久,我也踏上了自己的馬拉松征途。台灣,因為毗鄰香港,自然成為我跑外地馬的一個理想之地。幾年下來,已在台北、新社、田中出戰過。


2015台北馬拉松(圖片來源:蝦叔)


馬拉松對我來說,仿佛就像齊柏林的鏡頭,為我帶來了不一樣的台灣。即使在自以為比較熟悉的台北,若不是馬拉松的話,相信我不會無故走到基隆河畔去感受那不一樣的景致。新社與田中更不用說了,如果不是有比賽,誰會跑到這些「鄉下地方」?然而,置身其中,台灣這些景色與人情,卻與昔日看的侯孝賢電影與黃春明小說,不經意地對上了。


坦白說,台灣的馬拉松,並不如日本馬那樣精品遍佈。然而,台灣的特色正是一份拙樸,跑在寶島也容易令人帶點偏袒地把那些不足之處暗暗地原諒了。走筆至此,想起環台時領隊提過台灣人有三大壯舉:單車環台、攀登玉山、泳渡日月潭。第一項我已完成了,第二、三項,嗯,我想我終於也會來的。


延伸閱讀

致某女跑友書

馬拉松裡,這麼多的愛情

以為他打球快,原來跑步也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