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水到渠成 蓄勢待發的破二挑戰

發表於2017/02/11
3,098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Eliud Kipchoge於實驗室中測量最大攝氧量(圖片來源:NIKE)

還記得2016年底Nike發表了驚動跑界的Breaking2、馬拉松破二計畫嗎? 由這個世界首屈一指的運動品牌領軍,安排旗下三位頂尖馬拉松跑者欲跑進馬拉松兩小時的「瘋狂」計畫,不只引起跑者的熱烈討論,也讓延宕兩年未有突破的馬拉松世界紀錄再次受到關注,當時Nike並未說明何地、何時將執行這個挑戰,許多媒體也認為這只是個雷聲大雨點小的宣示而已,但對於投入龐大資源與專業團隊的Nike來說,Breaking2似乎不僅止於提升品牌形象的行銷宣傳,而是一場玩真的的戰役。

前所未有的破二計畫
就在日前,Nike齊聚了負責本計畫的菁英團隊領袖,包括跑鞋與產品研發總監,以及其實驗室中的首席運動生理學者,與全球媒體分享Breaking2的理念與安排,就訪談的內容與投入的資源來看,破二計畫目前正蓄勢待發,只待水到而渠成。


由左至右,Lelisa Desisa、Eliud Kipchoge、Zersenay Tadese(圖片來源:NIKE)

讓我們先來描述一下破二計畫的輪廓,人類在42.195公里的路程中目前最快的紀錄是由肯亞跑者Dennis Kimetto於2014年柏林馬拉松跑出的2:02:57,Nike本次找了三位世界頂尖跑者、不只想打破,更要一口氣跑進兩小時大關,這三位一時之選包括肯亞籍的Eliud Kipchoge(近年世界馬拉松系列賽常勝軍,2016里約奧運金牌,PB 2:03:05)、衣索比亞Lelisa Desisa(兩屆波士頓馬拉松冠軍,PB 2:04:45)、以及厄立垂亞Zersenay Tadese(半馬世界紀錄保持人58:23,PB 2:10:41 )。


1954年5月6日,Roger Bannister成為人類史上第一個一英哩4分鐘跑者的畫面,在Bannister之前,若有人說他能一英哩跑進四分鐘,那一定是被認為頭殼壞去,但Bannister證明了數字只是個視覺與心理的限制,身體的潛能與極限,沒有嘗試過,你不會知道。(圖片來源:NIKE)

Nike預計在2017-18年以「打造」好的理想賽道,讓這三位跑者挑戰兩小時馬拉松極限,證明這並不是個神話,就如同1954年5月6日,Roger Bannister成為人類史上第一個一英哩4分鐘跑者般地傳奇。

誰是接班人
或許你會很好奇世界上有資格挑戰世界紀錄的跑者很多(好啦,也許沒有這麼多),為什麼Nike最後選擇這三位跑者? 


Zersenay Tadese是目前的半程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人,雖然其全程馬拉松成績並不如半馬這樣優異頂尖,但能在半程馬拉松跑出佳績,表示其在乳酸代謝與攝氧能力佔有相當大的優勢,這兩個因素也是挑戰馬拉松紀錄的關鍵要素(圖片來源:NIKE)

針對這個問題,Nike研究室首席生理學家Brett Kirby談到,過去幾年裡他們在很多運動員身上進行了大量測試,其中有三個最重要的關鍵因素:第一是最大攝氧量,也就是VO2max,即在海平面上運動員在最高強度的運動狀態中所消耗的氧氣量,所能運用的氧氣越多,代表這位運動員將能有更充分的燃料轉換為前進的動能,這也是評估運動員潛力的主要指標之一,為了突破2小時大關,菁英馬拉松跑者多半擁有超乎常人的攝氧能力。

第二是跑步效率,跑步效率類似於汽車的能量耗損,汽車的輪胎抓地力越高、軸承的潤滑度越好、避震調校越紮實,傳動的效率就越好,引擎輸出的動能才能全然用於前進,而不是浪費在打滑或緩震上。從跑步上來說,跑步效率就是指跑者在單位距離下跑步需要消耗多少能量,每單位距離所損耗的能量越少,跑步效率越好,跑者不容易隨距離拉長而體內能量耗竭,也有更高的機會能維持高速跑完42公里。

有些人跑得快,有些人跑得遠,但馬拉松比賽必須要又快又遠,因此第三個重點是綜合乳酸耐力與有氧能力的續航力考量,也就是在長時間內可以維持的最高均速。Nike研究室針對每位運動員進行測試,如果要在2小時內跑完馬拉松,就必須將速度維持在至少21.1公里/小時,從測試的過程中研究人員也可以了解到維持這樣的速度在生理上會有什麼反應?裝備會有什麼變化與要求? 甚至能量補給的種類與時間點等因素。


26歲的Lelisa Desisa是三位入選跑者中最年輕的,可塑性與發展潛力最高,因此能在訓練計畫中做更多的挑戰與嘗試(圖片來源:NIKE)

針對以上三個個關鍵,Nike對大量運動員進行測試,並找出其中的最佳組合,也就是最後選擇的三位跑者。他們在受訪時也談到,Nike在本計畫中扮演的角色並不是教練或訓練機構,只是代表一個結合科技與專業的後勤團隊,就像F1車隊一樣,除了車手和他的體能教練,更重要的是一大批團隊夥伴,才能讓車手於賽道上盡情奔馳;也因此這三位選手在計畫中只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打破兩小時馬拉松,其餘不論是訓練方法、教練、飲食、居住地等都與平常無異,Nike團隊扮演的角色是像家人一樣的關係,和他們的教練以及整個團隊建立更緊密的聯繫並提供建議與諮詢,來幫助他們達到挑戰的最佳狀態。

天時與地利


Eliud Kipchoge於2015年柏林馬拉松拿下冠軍,也跑出當時個人生涯最佳的2:04'01''(照片來源:路透社)

但問題來了,如果真如官方宣稱,三位跑者會在同一個場地breaking 2,那要如何找到一個對三位跑者來說都能適應並順水推舟的理想賽道呢? 針對最終比賽場地,Nike在受訪時當然一如往常的敬請期待,但他們也透露了些端倪,目前為止,最快的世界馬拉松紀錄產生在柏林,那裡被視作最為平坦的跑道之一,但Nike宣稱已經找到了更為平坦、最佳的破紀錄跑道,並且已經開始進行相關手續的辦理,以確保該跑道可以成為正式跑道,且不會因為太多下坡之類的原因而違反賽事規則。


杜拜馬拉松也具有相當平直的賽道,但除了地形因素,也需要考量選手心理因素,完全無風景變化的平坦42公里跑起來乏味,也可能產生心理疲勞、加深生理疲勞反應而影響表現,不見得適合破紀錄(照片來源:官方網站)

根據目前的研究顯示,對於馬拉松來說,攝氏10度左右是最佳溫度,為了確保運動員能夠及時散熱,以免體溫上升增加耗能,Nike正在尋找一個時間與季節的完美區段,在這段時間內得以找出濕度、溫度和環境等所有條件都最合適進行挑戰的一天,而提高成功率。

你也許會說,條件都設定搭配好的馬拉松破二計畫太過人為而不公平,但實際上就算條件環境都很理想,要能將世界紀錄一舉推進三分鐘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從2003年Paul Tergat跑出2:04:55以來,世界紀錄已經被改寫了五次,每次推進的幅度都不超過30秒,只要真的是人用雙腳不截彎取直搭車跑出來的,馬拉松要一次突破一分鐘都相當困難,所以Nike這次的挑戰可說是相當大膽,甚至一開始許多人還認為這個領導品牌是不是頭殼壞去? 打算賠上自己的聲譽? 

針對這次計畫推出的想法與目標,團隊受訪時提到,將馬拉松完賽時間縮減到2小時以內,當然是本計畫最想達成的完美結局,但即使未能打破紀錄也並沒有關係,Breaking2的核心精神在於透過極高目標的挑戰,激發三位運動員的最大潛能,並進而更全面的瞭解其所研發的產品。從旁觀者的角度來分析,這樣的挑戰背後,其實是希望在現有的運動科技下能有所突破,透過打破目前人類運動極限所需的更高裝備要求,將創新的設計、新穎的材料、創意、與各種嘗試,與運動科學相結合,為本次挑戰得運動員提供最佳方案,從中找到未來產品發展的可能。

看似不太聰明、燒錢冒險的挑戰,實則是一筆重要投資,且跨出其他品牌舒適圈的一大步。

關於裝備

自從2011年Nike發表Flyknit科技以來,輕盈與效率的結合就一直是該品牌最令跑者印象深刻的特性,除此之外更增添了其他品牌少有的個人化元素,如今這些指標技術,也將在破二計畫中試圖展現其極致與創新(照片來源:Nike)

那這三位跑者將會用什麼樣的裝備來挑戰前所未有的紀錄呢? 這是除了訓練之外另一個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因為每個人的身形與偏好都不相同,運動員穿在身上的衣服或鞋子也會有非常明顯的個人化特徵,透過嘗試多種不同的設計,破二計畫的運動員們可以自行與團隊溝通,選擇他們喜歡的設計方向。在穿著上場的裝備中,最優先考慮的當然是跑鞋,在2小時、42公里的旅程中,唯一和路面接觸的就是跑鞋,引此在跑鞋的設計必須更為用心,有幾個設計考量是這次破二計畫的重點: 

首先是跑鞋避震與彈性的均衡,避震除了能提供物理上的保護,也能讓跑者在心態上更全然放心地用力奔馳;而彈性則是在優秀的體能上提供輔助,提高跑步效率。


Eliud Kipchoge曾在2015柏林馬拉松穿著正在研發中的zoom streak 6跑鞋上場,途中鞋墊滑出造成不小的討論,但隨後產品正式上市時,Nike更改的鞋墊配置改用黏著整合的設計,搭配雙層的中足包覆,提升鞋面與腳掌的貼合度,讓這雙當初看似掉漆的跑鞋,上市後卻得到正面評價, Kipchoge也穿著它陸續拿下倫敦與奧運金牌 (照片來源: 路透社)

其次是重量。奔跑過程中,理論上負重越少越好,但實際上並不這麼單純,除了前述提到的避震和彈性,還要考慮心理層面的問題,因為運動員會將這些裝備視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視為自己的夥伴,而不是最新最好的就最適合。研發團隊參考運動員提出的需求,包括顏色、外觀等個性化偏好,從中找出性能與重量的平衡點,讓跑者擁有自己想要的裝備風格,進而在挑戰中提高自信。

至於服裝,最重要的就是讓運動員保持各自的最佳體溫,避免能量浪費。研發團隊正試著透過不同的肘部材料來維持運動員的體溫,就好像老鷹翱翔展翅一般,此外官方也宣稱將應用空氣力學,以增強空氣通過體表的透氣性。

Breaking2團隊在訪談的最後說道,「透過這次探索,我們有幸與三位菁英運動員合作,以幫助他們追求自己的目標並突破個人極限,在過去,跑者們曾面臨許多挑戰,例如在1954年,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就是一個艱鉅的挑戰;在10秒內跑完100公尺則是另一個極限。」

「然而,距離2小時內完賽馬拉松這個極限,已經越來越近,目前的馬拉松世界紀錄只有2小時3分不到,只要將時間提升約3%,就能將完賽時間縮減到2小時以內,事實上,我們已經默默地為這個目標努力了很多年,經由過去兩年的研究,整個團隊已經掌握了足夠的知識和資源來啟動Breaking2,簡單來說就是『謀定後動、蓄勢待發』,如果你永遠不去嘗試,就永遠也不知道我們能夠激發多少潛能。」


(圖片來源:NIKE)

「而我們認為,現在就是這個時候了。」

伸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