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叔周報】今年街馬,我終於第一次要在比賽時買水

蝦叔
發表於2017/01/10
12,998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每次看電視節目《阿爺廚房》,我都不禁感慨:當了大半生演員的鼎爺,強項原來是烹飪。

但他也不算太差,起碼到了古稀之年,強項也終於得到賞識。就如吳承恩七十寫《西遊》,姜尚八十遇文王,若是大器,何妨晚成。

話雖如此,有機會「早成」的話,誰要「晚成」?鼎爺的故事,其實很警世:知道自己能力所在,及早明白自己定位,才可以不枉費太多無謂力氣,向著目標前進。

周日街馬,我跑到翔龍灣時,終於第一次要在比賽時買水。後半程我拿著這瓶水在跑,不敢丟掉,著實不禁納罕:有冇搞錯,我跑大陸馬都未試過要搞到咁狼狽。


圖片來源:蝦叔

但不久後,我在水站看到有魚蛋吃,好像還有馬拉糕,又聽到有樂隊奏著我們熟悉的旋律,另外還有熱心人提供的打氣小食,哪怕只是一粒可樂糖,都令我頗為感動。這種香港味,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我感覺到,其實無論主辦單位,還是三五成群的有心人,都很想很想合力炮製一個有氣氛、有香港特色的賽事。這份有心,我想不少即使大罵路爛人擠又無水飲的跑手,都會領略得到。

不過,提供安全比賽環境、確保比賽有空間滿足不同類型的參賽者,讓有意競速的奔馳,讓純粹享受的慢走,這是對主辦單位的基本要求。

有跑者認為,街馬氣氛是有,但基本比賽條件卻是一年不如一年。隨著參賽人數創了新高,比賽受到空前關注,失誤也因而成正比地受到更多詬病。

事非經過不知難,辦一場賽事所耗費的心力、人力、物力,是像蝦叔這種躲在電腦旁的吹水佬所難以想像的。然而,32.195公里確實在今次成了一面放大鏡,將街馬的弱項以倍數計地呈現於人前。不難發現,以街馬目前的資源及議價牙力,暫時實難以駕馭超過半馬的比賽長度。

既然如此,我情願街馬先搞好半馬或更短的10K,建立口碑,累積足夠實力,才去想如何擴大版圖。改革要成功,又豈在一朝一夕。

身為跑者,我明白馬拉松這42.195公里這份執著很難卸下。今次街馬搞不成全馬,也要辦32.195公里賽,主辦方的全馬情意結已是彰彰明甚。但若問參賽者,想要一個小而精巧的半馬,還是要粗枝大葉的全馬?我想大部分都會選擇前者。有人說過半馬是"Half the distance, double the fun.",其實就如英國的大北賽、日本的香川丸龜半馬,只要量才適性,因地制宜,一樣可以世界馳名。

目前,街馬的強項,是匯集一份玩味,組織一場fun run。君不見參賽者扮鬼扮馬的落力程度,是香港眾多賽事所難以望其項背的?這一切,固然亦非一朝一夕得來。街馬長年以來所宣揚的歡樂跑態度,如今已是植根本地跑者心中,這麼多長跑愛好者肯花心思支持,足證這份玩味在跑步界很有市場。能有效運用的話,這其實是主辦方的一份寶貴資產。

今天,我們欣然看見鼎爺放下身段,拿起鑊鏟展示他的真正強項。他日,但願也有機會見到街馬懂得知所進退,吸收經驗,利用既有優勢辦一場大家跑得開心又安全的賽事。畢竟一場比賽是否得到普遍推崇,在乎的是口碑優劣,而非賽道長短。


圖片來源:蝦叔

伸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