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吳大學的跑道上我遇見真摯的天使們

發表於2016/12/12
2,232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圖片來源:Kenny Sze)

一直渴望來到的超馬甲子園-東吳大學國際超級馬拉松終於來到了,雖然最後並未跑出理想的成績,但我在這裹卻遇上了真摯的天使們。

這次其實算是我跑超馬中狀態最不好的一次,經賽後分析,應該是在比賽前一個多月都抽不到時間進行較長距離的跑步課(超過20公里都沒有),只靠行山和平時的上下班跑,所以比賽時,早在六十公里時腳已覺得累,大腿的肌肉越跑越硬,到第一百公里,腳的肌肉已繃緊得像石頭,看著圈速在不停下降,完成240公里已沒有可能,此刻只想堅持完賽。同場也在多位狀態不佳的超馬名星,像工藤真實、大瀧雅之,我們都沒有放棄,仍在跑道上奮戰。


(圖片來源:Kenny Sze)

拖著硬了的雙腳,慢慢地一步一步前進,只要想跑,還是跑得到,開初跑得就像步行的速度,然後習慣了就能逐漸加速,大概至時速8公里就是極限,累極就要走一小段路。但若停下來,就要重新再來。就是用這個方法,我完成了205.9公里,即是在賽道上跑了514個圈,多得東吳大學的天使們和我的補給員Janice,我才能在逆境下完成。

東吳大學國際超級馬拉松,至今已是第十六屆,每年邀請國際十八名長跑好手參與24小時的超馬賽,同場也邀請二十多位台灣優秀的跑手一同比賽,連同兩個慈善名額,腦麻生命鬥士曾志龍與他的師父,本年的參加人數就有42人。

42人中,跑手按編號跑1或2號線,一圈400米,2號線406.28米一圈,1號線是01至17號選手,其他則跑2號線。每四小時我們要轉向及量度體重一次,以保障運動員的健康。


(圖片來源:Kenny Sze)

作為受邀的國際選手,感覺東吳大會真正視我們為貴賓,處處都為運動員著想。由抵達台北機場一刻,就有專人接送我到大學,下車後便見到接待我的同學,而這三位接待我的同學,早在一個月前我們已透過電郵聯絡,所以見面前我們早已互相認識,同學在期間亦很熱心地解答我的問題。雖然到達大學時已是晚上十一時多,同學帶我到房間逐一講解各項設備的操作,也熱心地替我連接無線網絡。這時忽然想到帶錯了轉換插頭,正在徬徨之際,竟然在房間內找到已為我準備的香港用轉換插頭,實在很窩心。隔天同學帶我去買補給物資,陪同我出席大會安排的各項活動,可以說跑手除了要跑外,其他都不用費心,難怪很多國際超馬名星,每年都來參與呢!

我覺得東吳超馬最大的亮點在於有三百多位天使,亦即是東吳大學的志工學生們。將這場比賽作為大學的一件大事,亦令比賽與其他比賽很不一樣。透過跑者與學生的互動,相信大家都有得益。我與學生分享跑步的故事,學生也與我分享當志工的想法,他們要學習如何與我這國語不靈光的人溝通,這是重要的體驗,也是課堂內沒法學到。比賽前後的各項工作,都有志工學生負責,讓學生實際課堂所學。我的三位補給員,原以為會輪流休息,原來他們三人都陪我一同度過這24小時,還要每圈都鼓勵我,為我打氣。

每一位跑手,都分配兩名記圈組的天使們輪流每圈為選手翻牌。其實比賽中已有晶片紀錄,亦在螢幕清晰顯示跑手的成績資料,東吳保留這種傳統的記圈方式卻很有意思,在比賽前,我們先走到為我們記圈的同學前打個招呼,未來的24小時,我們將有很多交流,是的,每走過一圈,整團記圞組的同學都為我打氣,而我的記圈員除了大聲打氣外,遇高舉牌子,在我面前翻牌,做出興奮的動作,場面其實是相當感動,尤其當我筋疲力盡之時,聽到他們真摯的打氣聲,也希望盡量以跑的形式經過。我的學生補給員也特別提醒我,若需休息超過10分鐘,需要通知大會,以免記圈員擔心。無疑選手與記圈員確實建立了一段密切的關係,在賽後我們也一起合照呢!

就是這些小天使及貼心的安排,令東吳大學的超級馬拉松更具魅力,成為超馬跑手的甲子園,我真希望能夠繼續參與。


(圖片來源:Kenny Sze)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