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叔周報】香港可以有「初馬獎」和「百馬獎」嗎?

蝦叔
發表於2016/10/25
4,262次點閱
1人收藏
加入收藏
記得電影《玻璃之城》有這樣一幕:一群大學生,在玩「時地人」遊戲。

所謂「時地人」,就是要公開透露初試雲雨的時間、地點、人物。遊戲方法簡單,拿個空樽在地上轉,樽停下來,樽口對著誰,那人就要老實交代。

電影中,青澀的吳彥祖「中選」後,以他當時相當彆扭的廣東話緩緩說道:「時間,21歲生日;地點,一間向海套房;人......講你地都唔識架啦!」後來,在旁的張燊悅無情踢爆,他根本只得20歲。他澄清:「咁plan定送咩生日禮物畀自己唔得咩?」

我想,絕少人會像吳男神一樣那麼「有plan」。那回事,總是胡裡胡塗就幹了,就完了。興奮、畏懼、怯羞、手忙腳亂,全部共冶一爐。其實,初馬,不也是一樣?

當然,聽過有些天才型跑手可以連長度也不甚了了的就去跑,結果也能跑出三小時左右的成績。但更多人,是亂碰亂試,備戰期間,長課只勉強試了一兩趟。最終,比賽日無情殺到,身處賽場,見人食gel我又食,見人飲水我又飲,結果連行帶跑,又抽筋又搽冬青油,裙拉褲甩五六小時返終點。還有,完場後通常都會聲言「以後都唔好搞我」。雖則,根據非正式統計,對八成或以上跑者來說,這句話的有效期只能維持半天至一天不等。

但是,再不濟的,也自難忘,因為那是第一次。

近來,「馬季」開鑼,陸續看見有跑友終於一嘗初馬滋味,也看到有些受到初馬「教訓」後孜孜練習,終於在一年後的今天狠狠地刷新了最佳時間。忽爾覺得,初馬對不少跑手來說,實在意義特殊,所以在台灣流行的「初馬獎」實在值得效法。


台灣北馬雙溪馬拉松的初馬獎座(圖片來源:黑暗執行緒)

在台灣,「初馬」與「百馬」極受重視。聽朋友說,「準百馬跑手」在迎接百馬的賽場上會有人沿途打起旗幟,一路伴走,非常大陣仗,非常好氣氛。

簡單一算,即使你一年拿下十馬,也要整整十年才可以締造「百馬」成就。一年十馬,對於那些極為講求成績的跑者來說,這樣的比賽密度根本難以負荷,所以大多不會如此。不過,這正是台灣長跑氣氛可愛之處,他們不會一面倒的崇尚高速,也會向另類的馬拉松成就致以敬意。

馬拉松這回事,如果像美國共和黨瑞安(Paul Ryan)那樣吹牛(或曰「記錯」)就沒意思,所以台灣的「初馬賽」與「百馬獎」都是「講個信字」。你說自己是,他就當你是,獎座甚至不另收費,非常令人感動。不過,隨著有能力挑戰馬拉松的跑手愈來愈多,不少賽會都開始對額外獎座徵收費用了。

如今,很多台灣跑手都會在「跑者廣場馬拉松普查網」登記自己的馬拉松紀錄。執筆至此,蝦叔到上面一看,發現完成百馬的跑手可說已是「人山人海」。排行榜居首的郭明樹,位處50歲組別,經已征戰了540回。另外,他們還有組織「台灣百馬俱樂部」,進一步肯定了百馬跑者的地位。

「初馬」象徵初窺堂奧,「百馬」則是走進神壇。如果能在人有我有的完賽獎牌之外,再加添一個意義特殊的獎座,跑步回憶定必更為甜美。也因為有著這樣的嘉許,說不定有更多跑手會因此而決意要走一趟馬拉松,又或者為登上百馬高峰而奮戰下去。

香港,又有沒有這樣的可能?


在台灣領百馬賽,排場盛大如此(圖片來源:隨意窩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