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叔周報】幾多對(跑鞋)持續愛到幾多歲

蝦叔
發表於2016/06/27
6,453次點閱
1人收藏
加入收藏

(圖片來源:123RF)

請問府上累積多少雙久沒穿起的舊跑鞋?又有幾多件也許膠袋尚未開封的「舊」比賽tee?

一場大火,使全城關注起迷你倉的安全問題。何不退一步想,為甚麼我們要使用迷你倉?有沒有想過,能放進迷你倉的東西,其實意味著你根本不需要它們?

事先聲明,這裡說的是個人生活範疇。那些公司業務上要保存單據或客戶紀錄的,不在本文討論之列。(雖然就算公司,也有不少雜物看似重要,其實無謂。)

整理家居,對不少都市人來說都是驅之不去的永恆夢魘。政府提倡「源頭減廢」,對跑友而言,跑步可能就是雜物堆積的一大源頭。

以前覺得一雙運動鞋可以穿幾年。投入跑步以後,方知道跑鞋原來像車一樣,是講里數的。跑得愈勤,消耗愈快。價錢四位數的鞋,沒幾個月就不宜再用作比賽甚或訓練。丟了它,感覺上很「折墮」,對吧?好,那就姑且留下,「留返去街著」。

結果是:街你去了無數遍,但卻沒幾次真的穿回那些舊跑鞋。與此同時,你繼續投入訓練、比賽。跑鞋嘛,當然繼續買個不亦樂乎。結果,你的舊跑鞋「梯隊」,開始變得比城中所謂名流的小三小四小五陣容還要鼎盛。

是的,舊鞋,就如閣下太座聽到你又去長課那不爽的表情,都是你有意無意會扮看不到的東西。否則我們怎會有「著舊鞋」、「棄如敝屣」這些生動貼切的比喻?

除了鞋之外,還有很多:例如你期期支持,期期累積,但可能認真看過沒幾多頁的運動雜誌。

例如那些你一提起就破口大罵設計核突「膠袋我都未拆」但偏又不肯處理的跑tee (s)。

例如你參加過那些境內境外的比賽,興奮完,呃完like之後遺下的大灘「蘇州屎」:那些參賽手冊、選手包物資、賽後補給......

例如那些在某次特價豪買回來的無數包能量膠、能量棒,東一包,西一袋,放到過期了也不曉得......

這一切擱在家中,除了使人知道「嗯,你確是一個院友」之外,還有幾大意義?

那些高人,比菜鳥跑手的煩惱更多——他們也許有過百獎盃,無數得之無用棄之可惜的雞肋獎品,實在唔講得笑。(蝦叔弱弱的表示也想有幸領略一下這種煩惱。)

「沒有奇蹟,只有累積」這句話,除了形容跑手修為之外,原來也十分諷刺地形容著我們的雜物。

學者陳雲的政見,大家未必苟同。但他幾年前寫過一篇叫「物累」的文章,我不時都拿出來翻看,自我提醒。當中有幾句說得很對:

「屋是用來住人的,不是用來放物的,當物件不再是自我的延伸,應將之送走或丟棄。」

「看以前的皇帝貴族寢室,便是清雅空靈,物品堆塞,即使是貴價物,也是貧民家。」

不得不承認,舊中國很多的美德,都在今天的日本體現出來。日本除了馬拉松比賽值得參加之外,他們對待事物的哲學其實也相當值得學習。

有說這國度地震頻生,民族充滿「打包走人」的危機意識,故他們盡量將身外物可棄則棄。最近他們還流行禪道,不久前在臉書看過一條短片,有個日本男人衣櫉中只有幾件襯衣、長褲,令我頗為印象深刻。習慣一旦形成,他們連發出的聲音也希望能盡量減至最低。

也是在日本,有位叫近藤麻理惠的小姐,靠「執屋」執出個未來,寫教人整理家居的書暢銷到美國,拿下amazon銷售榜冠軍,更獲選為TIME最具影響力百人之一。她說過:「所謂整理,就是總結過去的人生,準備人生的下一階段。」

是的,跑友踏過悠悠長路,無論成功失敗,快樂悲苦,也就終究過去了。由舊跑鞋到舊記憶,留下,丟棄或是送人,多加思考,好好處置,別太輕易將一切都送進迷你倉去。

------------------

【附錄】有幾本書關於身外物的,讀後獲益頗豐,忍不住要推薦一下:

1. 辰巳渚《丟棄的藝術》
上面提到的麻理惠,也深受此書影響。蝦叔讀完這書,也有很大改變,以前最捨不得的家中藏書,也將大半統統捐出了。從此省下不少家居空間,受益至今。

2. 山下英子《斷捨離》
「斷捨離」這概念近年非常風行。沒錯,最好的整理術就是將不必要的東西減到最少。

3. 中野孝次《清貧思想》
這本書主要談及簡約生活的概念,並不「實用」,甚至可能有點悶,但卻令我耳目一新。在物欲橫流的世界中讀此書,倍覺清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