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的跑道】十畸

發表於2016/06/25
2,133次點閱
0人收藏
加入收藏
我。唔。鐘。意。跑。十。畸。

打從開始接觸長跑,我沒有想過要參加10k比賽,長跑就是要長嘛,就算不敢挑戰全馬,處女作也先來個半馬才像樣。而事實是,香港的長跑比賽發展雖然越見蓬勃,但半馬或以上的賽事其實十隻指頭能夠數光。於是幾年之後,除了參加渣打半馬賽事外,我每年又會跑一兩個10k比賽熱熱身。

一個大清早起來,車程個多小時,去到不知哪個偏遠的地方,然後跑個10k四五十分鐘,好像有點不化算;另外,全程都不能怠慢,比賽中往往上氣不接下氣,自知已達極限,然後每次跑畢卻又帶點失落:總覺得自己可以跑得更快更好。簡單一句,就是付出時間金錢但心裡不爽吧,粗俗點講句,「貼錢買難受」。

加入跑會訓練後,對於長跑的理解有一點轉變。大概就是,馬拉松比賽縱使很長但仍是一個有限的距離,當已擁有跑畢全程的能力後,進步的維度還只剩下「時間」吧。嘉偉說:「你來到這裡,要求的不是跑得晒,而是跑得快,不是嗎?」當我們正在理解這句的含意時,嘉偉已經擺出他那一貫嘴角微微驍起的狡猾樣子。「係哩,所以你們要好好跟隨我為你們特地炮製的訓練計劃啦!」

跑會內,大家都對於10k比賽的成績緊張兮兮,原因?大家都公認10k比賽的時間可以代表一個跑手的能力,或者這個賽季的狀態。我們一年可以跑數個10k的比賽,但認真備戰的全馬可能只得一個,所以我們往往以10k比賽成績預計自己(或者別人)全馬的表現。

小吉就最愛「關心」別人的表現了。還記得第一次到運動場訓練,除了「你好!我是小吉」之後,第二句便是:「你有沒有跑過全馬?甚麼時間?十畸又是甚麼時間?」我如實報上我的PB,他聽了說:「哇哇哇!45?眉卡撚!以你的全馬成績,十畸起碼能夠跑到42、43分啊!」其實我不太曉得當中的運算,又或者應該說,我不太相信這種公式化的運算,賽道天氣不同,每個人的素質都不同,那些「跑到40分內全馬就能sub3」的見解我是不太願意相信的。


(圖片來源:Sundae Lam @ 運動筆記)

儘管如此,教練的說話我還是比較會聽得進來,當然了,否則我的學費豈不是白繳?在剛剛過去的渣打馬拉松後的某次練習,嘉偉走過來對我說:「標仔,你是時候改變訓練策略了。你已經跑了好幾次全馬,耐力是不成疑問的,所以你應該要改善跑姿,增強本身的速度底子,才有進步的空間!」說來也是,「底速」不提,任我氣力多夠,都不代表我能用更短的時間完成42.195公里。

扯遠了扯遠了。換言之,現在賽季準備開始時,先以10k比賽為短期目標來訓練,提升「底速」,為來年的全馬做準備。我再沒有像以前那麼討厭10k比賽了,但說喜歡,還是差了一條大美篤水壩的距離。戰略需要,跑就跑吧。

炎炎夏日,比賽不多。引水道黃昏賽?就這個吧,就看看這幾個月的訓練後我能否跑到小吉口中所講的42、43。

I go.